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99 道试题
1 . 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与1952年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基本结构相似,民族区域“自治权”部分从11条增至28条,新增部分主要涉及招工、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外贸、流动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B.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工作重心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D.基层民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
2 . 下图为1995—2009年部分地区外资银行数量占该地区银行总数的比重。据此可知,上述现象(     
A.加快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B.改变了已有的国际经济格局
C.使部分地区金融风险性增大D.制约了当地民族企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考古发现,采用上釉制作技术的唐代岭南地区窑址共有8座,其中粤东有潮州北郊窑、梅县水车窑,粤中有南海、新会官冲、三水、广州西村,粤西有廉江、遂溪。这些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对此合理的认知是,唐代岭南地区(     
A.制瓷技术显著进步B.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C.海外贸易发展活跃D.政府掌管对外贸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金融机构滥觞于西周。《汉书》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环法”,时有“泉府”之设,办理赊贷,属国家信用。中国民间早期的信用活动在寺庙里进行,没有专业金融机构。后来被民间高利贷者、摊桌兑换商逐渐取代。唐时许多商业城市的金融业很活跃,信用放款叫“出举”“举放”“举债”“责息钱”;抵押放款叫“质”“收质”“纳质”。当时长安市场对外开放,外国商人也在这里放款。民间借贷以实物或者人力偿付借贷,质押借贷利息大都超过官定,甚至有人身作押的典身借贷。民间借贷还往往通过土地借贷、赁租等手段,获得他人园田的所有权,等等。

——摘编自孔祥毅《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邸店、柜坊、寄附铺》

材料二   威尼斯地处拜占庭帝国、穆斯林世界和欧洲三大经济区之间,具有发展商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首先以鱼盐之利在亚得里亚海立下了一个商业上的基础,以后向东发展,执地中海贸易之牛耳。由于缺乏政治、宗教、社会上的各种限制与障碍,威尼斯得以将其组织,全部适用于经济上最合理的规范上去。威尼斯的商业并未有被少数人全部把持,平民稍有积蓄,即可参加股份的投资。12世纪因与拜占庭帝国交战,威尼斯曾以强迫形式向国民借债。不同于当时其他各国的有借无还,威尼斯不但按时还钱,还支付5%的利息。后来威尼斯创建了债券市场,使债券可以买卖流通。威尼斯还开办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508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来弥补国家财政的不足。威尼斯第一次将舰队、军队、政治力量和影响计入一个国家财政总账的借贷两方,通过价格操纵、货币发行、债券交易、资源抢夺为世界带来一场场更大规模的血雨腥风。”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威尼斯金融创新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5 . 1967年美国的《雇佣中的年龄歧视法》中保护的对象是40—65岁的公民,而在1978年修改时将保护年龄提高至70岁,并从1979年起,将就业年龄歧视法的执法机关由劳工部改为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此举(     
A.强化了政府经济职能B.缓解了就业压力
C.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D.解决了经济滞胀
6 . 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至1936年撤销市政厅时,对于许多市民来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摩登城市生活逐步变成了现实”,广州实现了向“现代都市”的转变。材料主要揭示了近代广州(     
A.城市化发展实现了质变B.社会经济地位优势明显
C.西学东渐影响市民价值D.制度建设推动城市发展
7 . 睡虎地出土《秦律十八种》,共109条规定,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但无任何条文规定死罪,更不用说夷灭三族之类的酷刑。同时出土的有《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秦律杂抄》有27条规定,无涉及死刑。这表明(     
A.律令走向了儒家化B.秦律严苛值得质疑
C.注重维护百姓利益D.依据律法进行统治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早开辟了西欧—拉美—中国之间的跨洋商业联系,北太平洋在其中主要体现为一条海洋贸易往返航线,而远非一个由频密的商贸网络支撑的整体经济区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北太平洋上发展起了新的跨洋国际贸易——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它的开辟与其他贸易路线,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去大西洋中心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材料二   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比其他各国都早,到19世纪中叶时,它施行自由贸易,并希望因此成为“环球作坊”,成为供给所有各国制品的承办人,而所有其他国家就应当供给它各种原料,作为交换。

——摘编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公元九到十三、十四世纪,欧洲大陆上早餐并非必须也没有固定时间。但从十四、十五世纪起,新的经济形态带来固定的营业时间,人类作息也开始逐渐有了共同的机械标准尺度。之后的几个世纪,学校、办公室、商业中心乃至工厂的出现,遵循着统一的每日开门时间,早餐逐渐成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并形成固定时间。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机械式钟表的发明与推广B.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示范
C.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D.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农奴的劳役地租已经折算为货币地租,集中经营的领主自营地主要依靠庄园全职仆人和临时雇工耕种。黑死病结束后,劳动力短缺,雇工工资上涨,领主企图恢复农奴的劳役地租,导致了“封建反动”。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价格革命发展迅速B.农业生产实现转型
C.光荣革命即将爆发D.封建制度面临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