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战国秦汉的农牧业分界线

   

                 战国秦汉的农牧业分界线变迁图

上图的农牧界线在秦汉时期历经变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蒙恬逐匈奴,取得今河套包括鄂尔多斯高原的“河南地”,在这块一直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草木茂盛,多禽兽”的森林草原地带,设置了44县,并修筑长城,“徙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7年又迁三万家于北河(今河套乌加河)榆中地区。这两次大规模移民戍边,将农耕区的北界推进至阴山以南一带。不久,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灭亡,戍边者乘机逃回,匈奴渡河而南,与中原王朝以战国以来的故塞为界。至汉武帝时期,农牧界线又向北移动。

——摘编自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评析战国秦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动。
2023-05-30更新 | 67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6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2 . 【民族解放运动】     

材料一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正法西斯势力上台;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国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摘编自2019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玻利瓦尔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2-09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有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例如,原产于美洲的烟草进入全世界,在早期的殖民时代,烟草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推动了殖民运动。欧洲人将疟疾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帮助殖民者征服美洲。由于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催生了奴隶贸易,非洲黑人对于疟疾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他们被大量贩卖到美洲。归根到底,全球化是一个生态问题,物种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著,朱菲等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的观点或历史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56次组卷 | 28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地区主要语言分布图


——摘自邓辉《世界文化地理》

材料二:公元前196年,为纪念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石碑高1.14米,宽0.73米,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1799年,拿破仑远征军在埃及北部城镇拉希德发现这块石碑,法国人把当地称为罗塞塔,石碑因而得名。1801年,英军打败法军、接管埃及,根据投降条约,法方把罗塞塔石碑等10多件埃及文物移交英方。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送至大英博物馆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了展示英国人对法国的军事胜利,英国人在这件石碑的标签上写有一句话:“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1993年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据中文维基百科“罗塞塔石碑”条目


(1)根据材料--,概括美洲地区语言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指出它所承载的美洲文化的新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罗塞塔石碑的命运进行评析。
2023-02-09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热搜题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五单元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1313—1400年)等主持会试,录取了52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一时间北方举子联名上疏,怀疑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其老乡。朱元璋大怒,命令侍读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要求增录北方落第举子入仕。但复阅者均认定此前的评卷并无偏差,建议维持原录取结果不变。朱元璋更加生气,下令将张信等20余人处死,刘三吾等人发配戍边,又亲自策问、阅卷,录取了61名进士,全是北方人。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则干脆取消了对进士的统一录取,改按地域分配名额,南榜分配60%,北榜分配40%,后来又增设了中榜,改为南榜55%,北榜35%,中榜10%。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南北榜”(亦称“春夏榜”)案,其实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场弊案。

——摘编自张剑锋《用人为什么要五湖四海?》

材料二   科举“一切以程文为取留”,是注重公平与公正的考试制度,但科举并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科举与政治息息相关,多数政治家通过科场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使得科举取士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政治上的公平。“南北榜”案并不仅仅是一场惩治科场舞弊案。

——摘编自王元林等《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博弈——洪武丁丑会试南北榜案重新解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北榜”案最终结局进行评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苏联为回应美国的“遏制”政策,运用能源武器与美国在欧洲展开激烈博弈。二战后,苏联与西欧贸易几乎断绝,到50年代末,苏联与西欧能源贸易才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紧张局势缓和,“东西方经济联系的发展形成了物质实质,仿佛成为一种缓和的基础”。苏联与西欧贸易总额逐年增长,苏联极力推行“能源一体化”、“缓和物质化”,向西欧国家提供他们紧缺的石油和天然气换取外汇,并从西欧国家进口各种工业部门所需的成套设备。对西欧国家来说,这也是有利的。另外,苏联对经互会的能源输出往往是牺牲经济利益的,其石油出口价格一直是低于当时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这使苏联掌握了支配弱小盟国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力量。但是,石油经济政治化使苏联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这也酿成了苏联时期经济建设的致命弱点。

——摘编自于春苓、杨超《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苏联对西欧和东欧能源外交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苏联的能源外交政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隔之有畔,不致泛滥失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例如《资治通鉴》,其著书本意专以供帝王之读,故凡帝王应有之史的智识无不备,非彼所需,则从摈阙。此诚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 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今日之史,其读者为何许人耶?既以民   治主义立国,人人皆以国民一分子之资格立于国中,又以人类一分子之资格立于世界,共感于过去的智识之万不可缺,然后史之需求生焉。质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   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而已。 ……夫如此,则史之目的乃为社会一般人而作,非为某权力阶级或某智识阶级而作,昭昭然也。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


评析材料中梁启超关于史学著述的核心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6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练史学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9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类第二类
(新罗真兴王)二十五年(564年)遣使北齐朝贡。二十六年(565年)春二月北齐武成皇帝诏:以王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三年(562年)……是岁,高丽、靺鞨、新罗并遣使朝贡。……(四年)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七

真平王(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画及书屏风,锦彩三百段。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唐高祖)武德四年,(新罗)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自此朝贡不绝。

一《旧唐书》卷一九九上

材料二   6世纪初、新罗加快接受中华文化的步伐,实行郡县制、官制、舆服制、谥法、年号、律令,使文物典章基本完备。(到唐朝时期,新罗王朝)完全接受了中华文物典章制度,衣冠、朝廷制度(执牙笏、贺正)年号,皆从唐朝制度,在国家文物典章方面完全中华化,完全儒家化。正如《三国史记》作者所论“新罗一意事中国”者耶!

——张碧波《中华文化圈中的新罗》,载《学术交流》2001年第4


(1)辨析材料一中的史料,指出据此能够确认的事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析这一阶段中国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后期,户籍制度废弛,均田制也遭到破坏。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变革赋税制度,实行两税法。他主张“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除田亩之税仍纳谷米外,租庸调中应纳布帛绢绵等实物的部分改为折钱并入两税计征。原来的庸并入两税后,改以赋税代替徭役,百姓亦可纳钱代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作为与杨炎同时期的大臣,陆贽坚决反对两税法,认为两税法会鼓励人们“背本趋末”,为了获得货币,农民常常是“有者急卖而耗其半值,无者求假而费其倍酬”。陆贽认为按贫富征税,就打击了勤劳,鼓励了懒惰;反之,按人丁征税,就可以鼓励勤劳,懒惰之人要想完税,也不得不努力劳动。他认为财产数量不易准确测定,财产性质各不相同,实践中不易操作,易滋生腐败。

       ——据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杨炎与陆贽赋税思想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陆贽的赋税思想。
2023-03-23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上第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