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米传入中国路径图

材料二       中国农业发展始终依循两条道路前行,一条以广度开发为主,主要体现在耕地扩展,政策的调整;另一条则为深度开发,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的提升、农作物复种制度的出现,以及高产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未引进之前,南方水稻,北方旱地作物粟、黍、冬小麦以及高粱拥有用地与产量的优势。文献记载玉米种植从“种罕”到“遍艺之”,经历了近百年时间,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影响深刻,有学者提出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至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的统计中,玉米的占地比例如下,甘肃6.5%、广西17.2%、河北15%、黑龙江5.3%、湖北10.7%、湖南3.9%、吉林5.4%、辽宁12.6%、山西5.4%、陕西11.3%、四川13.2%、新疆19.2%,安徽等十四省占地比例很低,几乎视作零。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分析对玉米全国性种植影响最大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这一观点。
2 . 危机与转型

“中世纪晚期危机”是对1415世纪发生在西欧的饥荒、瘟疫、战争及其导致的人口减少、经济停滞、政治和社会秩序紊乱的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世纪晚期危机”成为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主题,形成了两大主流解释模式。第一种是“衰落论”:通过探寻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是西欧社会相对于中世纪盛期的衰落;第二种是“转型论”:通过探讨危机的影响,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


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是历史解释的基本要求。从上述角度,结合14—15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两种解释模式。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事记

时间主要事件
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
1665东印度公司创建了“公司职员有限责任制”,使公司具备了现代股份公司的特征。
1670查理二世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1757发动普拉西战役,用武力占领了印度最富庶的孟加拉地区。正式成为英帝国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代理人”。
1773英国议会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法》。政府对东印公司在印度的经营行为开始有所规制。
1813《印度贸易垄断废止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
1857印度爆发了“印度兵叛乱”,东印度公司求助本国政府镇压起义。英国政府对东印度公司的容忍到达极致。
1858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统治法》,东印度公司被撤销。印度进入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的时期。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省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2届高三第四阶段考试(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内容

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的一股特殊政治力量,它移植了西方现代国家制度,为中华民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性的政治框架。北洋政府延续与维系了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结构,肯定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及其内部多样性,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框架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展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与整合,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凝聚力。同时,这一时期也暴露了中华民族构建过程中的深层困境,如民主制度流于表象,民族文化内在冲突等。北洋军阀及其移植的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无力应对这种困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权威性领导主体——集权化政党。这说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道路应该是多元和多样的,应符合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这也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摘编自张健《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与效应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民族同家”的角度,评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023-09-0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治与制”

材料一   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炀帝)自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怨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

——《隋书》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秦朝、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后世王朝借鉴前朝速亡的教训,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北宋初年的改革措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以来,在利玛窦等人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涌现出以徐光启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他们与利玛窦等人合作编译各种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一时间钻研西学蔚然成风。16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场文化伦理革命,其先锋“并不是出国考察者,因为谁也不能走出帝国之外去异邦寻求这些科学,他们只是译者或编者,是他们让读者得以接触外来的著作”。在中国儒家哲学被广泛介绍到欧洲的同时,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科技、文学也在欧洲广泛流传开来。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   。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破坏和灾难B.将希腊文化传到东方
C.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