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3 道试题
1 . 英国在1979年有300 万小股份持有者, 到了80年代中期该数据则剧增到900多万,1992年更是达到了 1100万,甚至多于工会人数, 占总人口的 22%,持有股票的家庭约有70%,逐渐形成了小额股份持有者阶层。该“阶层”的出现(     
A.源于政府的私有化政策B.是工人运动新进展的反映
C.冲击了资产阶级的地位D.使经济危机根源得以消除
2024-03-21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初,欧美出现研究科学管理的热潮:美国的泰勒从工时研究入手,科学设计动作,控制工时,确定定额,实行计件工资;法国的法约尔提出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十四项管理原则;德国的韦伯创立科层制,认为其可以较为理想地应用于一些庞大复杂的组织中。欧美的科学管理研究(       
A.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导致了垄断组织的渐次出现
C.违背了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潮流D.适应了当时生产关系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漫画《日本的今昔》刊载于1940年的《抗战漫画》杂志。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桑叶”指中国,“蚕”指日本             “雄鸡”指中国,“毛虫”指日本
A.展示作者想象的中日版图B.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剧变
C.坚定国人抗战到底的信心D.揭示中日国力对比的根本变化
4 . 镇脊神兽(见下图),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构件之一。神兽有祈福吉祥、装饰美观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明清两代规定,神兽必须为奇数,最多九个,根据建筑等级增减。明清的镇脊神兽主要彰显了(       

A.注重实用的建筑理念B.地域文化习俗的差异
C.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D.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5 . 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唯一一座经过武力征伐而改朝换代的都城,在考古遗存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春秋郑都布局示意图                                                                   图2战国韩都布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反映的城市演变特征。
2024-03-17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女杰、女权运动先驱一张竹君


                      张竹君年谱(节选)
1900年,在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毕业,24岁开始行医;
1902年,创办南福医院,成为中国第一位创办医院的女性。同时议论朝政,抨击时弊,倡导新学,提倡女权;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随万国红十字会深入东北救护受害的中国人;
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进行反清斗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竹君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率领救护队员前往武昌,救治受伤士兵达1300余人;
1926年,上海霍乱肆虐,张竹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1932年淞沪抗战与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时,她依然在战火硝烟中抢救伤员;
......
她终生不嫁,却收养了20多名孤苦儿童,并将他们抚养成人;她深受民众的推崇和赞誉。不仅享有“女界之梁启超”“中国的南丁格尔”等美誉,民国初年,她还荣获孙中山颁发的“立国纪念勋章”,军民们亦赠予她“巾帼伟人”的匾额。

我要做男女平权的运动者,一切以身作则,要打破数千年来禁锢妇女的封建枷锁,把不平等的旧思想、恶习惯,彻底扫除。那些头脑冬烘、思想陈腐的礼教奴隶,我要和他们搏斗,替女同胞杀开一条新路。那么,任何非讥诋谤,任何耻辱牺牲,我都是不管的。

——张竹君《妇女的十一危难事》(1909年)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说明张竹君女士为何深受民众推崇,并谈谈如何实现“张竹君”们的女性解放梦。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出现的报刊的创办概况

报刊名称创办者栏目宗旨
《遐迩贯珍》英国传教 士麦都思论说、新闻、通讯、寓言、广告等。赢得中国人对外国人及西方文明尤其是英国的好感,并进行宗教渗透。
《申报》英商美查 及同伴新闻、评论、专刊、副刊、广告等。雅俗共赏、义利兼顾。
《中外纪闻》康有为上谕、外电、译报、各报选录、评论、时评等。开通风气,广联人才,为变法先声。
《国闻报》夏曾佑、严复等上谕、外电、论说、内外新闻等。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时务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渝报》宋育仁等人辕门抄、上谕、奏折、论文、国内外新闻、译文、物价表等。广见闻,开风气。
《湘学报》唐才常、谭 嗣同等史学、掌故(时务)、舆论、算学、商学、交涉、各报近事节要等。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
《蜀报》蒲殿俊等人谕旨、论说、奏议、批评、纪事、文汇、译丛、附篇等。一以监督行政,促进宪政之成立;一以指导社会,鼓铸宪政之精神。
《新青年》陈独秀传播新知识,塑造新青年。

——据李礼《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和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整理


(1)指出史料中反映的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变化的特点。
(2)报刊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结合材料信息说明上述观点。
2024-03-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朝时期,西域女性服饰审美明显受中原地区影响,盛行于西域的葡萄酒等果品酒、动物类乳酒也在中原社会各阶层流行。这说明唐朝时期(     
A.物种交流推动农耕进步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朝贡贸易促进思想交流D.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2024-03-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湘军总统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自己的新疆建省方案。这时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廷以刘锦棠方案为蓝本,在西域建立新疆省,并命刘锦棠为新疆首任巡抚,魏光焘(原甘肃布政使)为新疆布政使。由于自1860年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又割占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全疆行政中心被迫由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

新疆建省总结了历代管辖和治理西域的历史经验,清理和废弃数名并用的地名,统称为“新疆”,具有“故土新归”之意。从自然历史地理来看,“疆”字左半边的“弓”与“土”代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又是为沙俄以武力侵占去的地区;“疆”字右半边的“叠”,三横代表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天山三大山脉,两个“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和通商关系,产生过重要作用。这里是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与中亚游牧文化、西亚波斯文化、南亚恒河文化和欧洲古希腊文化交汇的地方。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结合材料信息,说明你对清政府新疆建省原因的认识。
2024-03-06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家系统和乡族势力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乡绅”阶层。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同时,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因此,“乡绅”阶层得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二   明清之际,时局动荡,大量士人回归乡土,试图通过“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借此延续文化血脉”,这种“重建基层社会组织的意图和尝试”与清初帝王们的乡村社会重建计划不谋而合。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另外,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因此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而乡村则更希望士绅能够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利益。

——摘编自王洪兵《清代乡村治理多元协同模式的建构及其得失》

(1)根据材料一,分析传统社会“乡绅”阶层兴起并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士绅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作用。
2024-03-01更新 | 199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