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     
A.主张取消君主制度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
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D.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
2 . 如图为13—18世纪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变迁图。(     
   
对图中农牧过渡带变迁解释最合理的是
A.缘于治边理念调整B.体现了疆域变化
C.受气候变化的影响D.决定于国力强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安史之乱后,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摒弃华而不实的骈文而写平易的散文,借此昌明儒家之道。北宋更重视文以载道的理念。唐宋古文运动(     
A.促成了唐宋文学领域的繁荣B.折射出唐宋严重的社会危机
C.反映了经济繁盛的时代风貌D.表明以文治国传统由来已久
4 . 南朝的宋朝秘阁藏书1.5万余卷齐朝藏书1.8万余卷,南朝统治者还多次下诏向民间征书;北魏孝文帝也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南北朝竞相下诏征书旨在(     
A.彰显华夏正统地位B.保护中华文化典籍
C.促进民族交流交融D.吸取外族优秀文化
5 . 西汉初年沿承素制,严厉限制关中地区与关东地区的人员、马匹等往来,出入其间必须持有官府发给的“传”来作为通行凭证。这些措施旨在(     
A.控制关东经济B.保障边境安宁C.解决王国问题D.增强中央威权
6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财婚风气盛行,富贵人家置办聘礼,除一般物品外,流行给女方制作一些纯金首饰,常见的是金钏、金锭、金帔坠,号称“三金”。经济稍差一点的人家则用白银打制。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影响较大B.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
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D.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023-08-14更新 | 1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30年代,各大城市学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成下乡宣讲团。有学生回忆,“农民开始是不了解我们这些‘洋学生’的,以为是来传教的,后米我们调整方法,开始从调查、访问人手,了解到民间疾苦和人民的灾难,民众也逐渐接受我们这些‘洋学生’”。由此可见,这一方法调整(     
A.旨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B.反映了农民民族意识比较落后
C.表明学生开始与工农群众相结合D.推动了广大学生与农民的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周边的陆地邻国大多数是刚赢得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他们对选择了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普遍存在疑惧…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被顺利地解决的。

——摘编自齐鹏飞、李葆珍《新中国外交简史》

材料二   1964130日,毛泽东在会见法国议员代表团时说:“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你们不是共产党,我们也不是你们的党…但我们可以合作,在我们之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不许有哪一个大回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二是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加强来往。”这种现实主义态度,打动了法国人,因为它符合国际利益的矛盾关系。中法建交后,有人曾询问戴高乐总统的动机,这位法国总统只以一句话来回答:“法国承认的,仅仅是世界的现实。”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边邻国对新中国“普遍存在疑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外交”写一篇关于中国外交智慧的小论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