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甫却克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2019年,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发掘了该墓地遗址。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和测年数据判断,墓葬年代为唐朝时期。以下图片为墓葬部分文物。


   

——摘自考古中国《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的史料价值。
2023-06-2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铁器已经广泛使用,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惟铁器发明年代尚未能断定,1972年,在河北省藁城县(商周鲜虞之地)台西村一个奴隶主墓中发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衔熟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才证明了商朝已有铁器。

——摘编自傅振伦《中国铁器的发明》

材料二   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出土的秦代铁兵器统计如下

西临潼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
铁戟2铁剑1铁匕首1铁矛1件、铁钺1件、
铁铤铜镞2
铁铤铜镞80

材料三   考古出土东汉时期牛耕铁器文物的分布



分析说明先秦至秦汉时期铁器发明和使用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2-03-1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校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展览

19521956年新中国的文物展览促进了公众对过去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当时国家现实需要的理解。如表为19521956年其中部分展览会概况。

时间展览内容举办单位
19521955模型类:原始社会生产者塑像、中国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商代白陶罍、战国车、秦代的权和量、新疆出土汉简(兵器册)、河北易县出土的10种唐代铁器等。
照片类:中国原始社会陈列、殷墟发掘展览、夏商周陈列、秦汉陈列、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陈列、伟大祖国建筑展览、中国四大发明及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等。
北京历史博物馆
1954出土的文物600余件。在时代上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殷、周、汉、魏、六朝、隋、唐、宋、元、明等。文化部
1954各地出土文物发掘情况的照片等130余张、墓葬的发掘图、平面图、剖面图等。广西省文管会
1955人民政府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和旅大区两年来的勘察、保护工作的情况以及部分捐献品。旅大市文化局
1956“从猿到人”的原始社会内容的相关模型与图片。青海省文物工作组

——据《文物参考资料》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1952~1956年新中国的文物展览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当时国家现实需要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一座公元前239年的古墓,该墓中出土了一幅木版秦国某县地图(如图为其局部)。图中使用大小两种方框,分别表示县与乡、里。对该地图解读合理的是
A.隶书是当时秦国官方的通行字体B.政区图成为当时地图绘制的主流
C.郡县制当时已经推广到西南地区D.是研究战国行政治理的一手史料
5 .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材料

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年代为战国早期的礼乐之器,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它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摘编自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侯乙编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文物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埃及考古学家在布拖的史前考古层中发现两件文物:一是泥钉,一是抛光的圆锥体。二者与埃及史前文化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却有着典型的两河流域文明特征。这表明(     
A.两河流域文明发展早于古埃及B.考古发掘更能揭示历史真相
C.埃及与两河流域存在文明交流D.战争是区域联系的主要手段
2023-07-03更新 | 19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等文献中较为系统地记载了汉代职官的设置情况。出土的墨印、封泥、简牍等文物中也有大量汉代职官材料。由此可见
A.文献史料并非都客观可靠B.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还原
C.文献与实物可以相互印证D.历史事实时代久远难以考证
2022-0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1996年在新郑郑公大墓(春秋时期)的祭祀坑遗址中出土了9件螭纹铜鼎和8件窃曲纹铜簋。这一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     
A.封建政治制度初步形成B.礼乐制度突破性发展
C.尊卑等级关系受到冲击D.诸侯国手工业更发达
10 .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前所罕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该地(     
A.粮食产量增长较大B.陶器制作水平领先
C.奢靡风气较为兴盛D.国家形态日渐成熟
2024-03-04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