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艾森豪威尔任美国总统时期(1953-1961年),非洲共有22个国家获得独立。艾森豪威尔认为非洲的独立是“早产的独立”。作为欧洲的传统殖民地,他认为非洲应该在欧洲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在1959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上,他曾问索马里是不是多由原始丛林组成,中央情报局局长阿伦·杜勒斯回答,索马里多是沙漠;他甚至问索马里人是不是“没有进化完全的土著居民”,杜勒斯回答说多是这样情况。主管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亨利·拜罗德也表示,“国家独立绝非是能解决亚洲与非洲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不成熟的独立会造成新的权力真空,会导致内部动荡与外部入侵”。

——据郭华东《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非洲独立的反应及其成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非洲独立的反应。
2024-06-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厦门双十中学2024届高三热身试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大百科全书浙闻出版》对“宣传”的定义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图1、图2和图3是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的战争宣传海报。

图1                                     图2                                          图3

概括图1至图3美国宣传海报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期间美国的宣传海报。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   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
2024-06-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摘编自《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19123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2024-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1月12日,在北京政府教育部的推动下,白话文正式进入小学教材,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进程。汉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黎锦熙对此出力甚多。表 2 为黎锦熙在当时的部分言论。
表 2
中国向来革新的事业,不经过行政方面的一纸公文,在社会方面总不容易普及的。
这样的民智实在太赶不上这样的国体了,于是想凭借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底权力,在教
育上谋几项重要的改革。
自己做的这些文章,都还脱不了绅士架子,总觉得“ 之乎者也” 不能不用,而“ 的么
哪呢” 究竟不是我们用的,而是他们——高小以下的学生们和粗识文字的平民用的。
——摘编自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话文进入小学教材”这一历史事件。
2024-06-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何武断剑。西汉后期,沛县有富豪,家财三千万。正妻及女儿不贤,仅有幼子系庶出。富豪病重,恐死后必争财,在族人见证下立遗嘱,云:“悉以财属女,但以一剑与男,年十五以付之。”儿长大后,女不肯与剑,乃告官。司空何武将财产全部判予儿子,理由是:剑,有决断事务之意;富豪遗嘱暗指儿子在十五岁时应接管家族家产。

——摘编自[汉]应劭:《风俗通义校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何武断剑”。
2024-05-07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716次组卷 | 1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福建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文明互鉴

材料一 对于孔子的哲学,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它不同于欧洲盛行的“神示宗教”,而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的“理性宗教”。中国政府在伏尔泰心中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不管是伏尔泰对中国的赞扬,又或者是孟德斯鸠对中国态度的有褒有贬,启蒙思想家都把与自身文化相异但魅力无穷的中国文化。

材料二 20世纪初,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派,先后发表《法国游记》《法国大革命史》,国内至少有六家书局、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有关法国大革命史的专著。同时,《人权宣言》、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等译文介绍也竞相出现。文艺界还创作大量有关法国大革命题材的小说、杂剧、诗歌。1906年,有人称之“易若使中国为亚洲之法兰西哉!……法人风潮能及全欧,中国风潮之及全球也必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法两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
2023-10-20更新 | 69次组卷 | 9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学者,对明朝海禁政策展开了探究,并撰写了如下记录:

一、①海禁令在朱元璋时,周全又完备,到成祖永乐时虽不断重申,但他更关心的似乎是诏谕海外诸番,宣扬国威,显示皇恩浩荡。此后宣宗、英宗、景帝虽然恪守祖训,厉行禁海,但基本流于形式。明政府也许不曾想到,这场严厉的海禁相反却刺激了海上走私贸易的勃兴。因为沿海地区地贫土瘠,人口日增,人民生活困苦,至隆庆时终于被下诏废止。沿海地区人们纷纷出海谋生,维持生计。至于天启—崇祯年间,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内忧外患,则使海禁更是成为一纸空文。【1】②嘉靖年间,倭寇依旧,浙江巡抚朱纨以严刑峻法惩治“通倭大滑”“巨奸”,以加严海禁,结果反被罢黜下狱而死。1560年,凤阳巡抚唐顺之并请于浙、闽、广三省复设于嘉靖初罢废之市舶司,对外国商船管理,部议从之。

二、③历史的吊诡在于,西欧白银太多,明朝商品过剩。恰巧中国1567年“隆庆开海”正成为举国上下的开放共识,朝贡贸易开始让位于民间私人贸易,走私贸易从此变为合法贸易,东南沿海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现了。明朝商品不仅价廉物美,种类繁多,而且生产量大,规模效应强,涉及丝绸、瓷器、茶叶和药材、食糖类,可以说,【2】④“正是中国的市场及其在制陶、纺织和一些农产品(茶叶)加工方面工业的发展,才创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⑤就在短短的5年后,崇祯用一根绳索把大明王朝缢死在一棵老枯树上。历史以无情的现实再度诠释了“成也海禁败也海禁”的辩证法。

该学者探究中所运用到的参考资料:

【1】《明史食货志》,卷八十一,第57页

【2】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在该学者撰写的①②③④⑤条记录中,哪几条属于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哪几条属于探究者(包括他人)的评价?(写序号)
(2)根据记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变迁进行评析。
2023-11-12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国联主持公道,促使日本联系国联通过决议派由英国季顿任团长的调奋团前往中国东北进行调查。19320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19332.国联大会通过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由于报告书没有满足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诉求。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主要内容

一、918日下午10时至1030分之间,在铁路上或铁路附近,确曾有炸裂物爆发之事.……但事实上并未阻碍长春南下列车准时之到达.……实亦不足以证明日本军事行动之正当。

二、东三省为中国之东三省,直与其大部分移民所来之邻省河北、山东无异。

三、日本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权益,“凡不承认此点或忽视日本与该地区历史关系之解决不能认为满意”。

四、一般中国人对“满洲国政府”均不赞成,此所谓“满洲国政府”者在当地中国人心目中只是日人之工具而已。

五、建议在满洲实行高度自治,聘请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重要比例……(外国教官训练的特殊宪警)为东三省境内唯一武装实力。

——摘自《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社会各界反响蒋介石评论说,“余对此(李顿报告书)主张,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不必拒绝,以弱国图强.非此不可也”。后中国驻日内瓦代表颜惠庆又进一步表示,“中国愿以公断,解决中日争案”,“无条件接受报告”。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府发出强烈通电,指出:“李顿报告稿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共管中国的计划。……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粉碎李顿的报告。”

进步教育家马相伯对报告书提出批评。指出报告书“绝不必要”,中国朝野上下,应一致团结,“以国家土地人民为前提,以全国民众武力为后盾……本民治精神,用保甲办法废止内战,一致对外”。

——摘编自杨淑新《李顿调查团赴华调查及中国社会各界反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2023-10-13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