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修昔底德说:“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这一观点(     
A.认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无法还原B.否定了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的价值
C.意味着历史学真正地从神话中独立出来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史学求真的个体自觉
2023-01-10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蓝溪中学2023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诗经》中记载了“大田多嫁,既种既戒”的民间歌谣,但其实更早的《易经》也记载了“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的民间歌谣。由此可知
A.面临战争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常态B.传统典籍记录和反映着先民生活
C.《易经》中记载了最早的民间歌谣D.记载民间歌谣是传统典籍的习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史籍有关于唐代互市的记载,据此可知,唐代互市是
记述出处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吐谷浑、突厥各请互市,诏皆许之。先是,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唐会要》
“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蔷綵(綵,彩色丝织物),自外并不得交易。”《唐六典》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九月,吐蕃遣使入唐,“请于赤岭(今青海湟源县西日月山)为互市,许之。《资治通鉴》
“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明史·食货志》
A.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贸活动
B.保障唐朝边境永久和平的方式
C.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
D.民族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
2021-06-13更新 | 1647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墨子·鲁问》一书中记载墨子评鲁班制作出的木鹊:“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削刻)三寸之木,而任(承载)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意在
A.宣扬劳动实践意义B.弘扬工匠精神
C.强调技术实用价值D.鼓动富国强兵
2021-05-08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文献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家弑其君",楚庄王闻之,以“天厚楚邦,思为诸侯正”为由出兵伐郑、围郑三月。这反映了
A.礼法观念余温尚存B.尊王攘夷成为主流
C.关东诸侯实力削弱D.血缘伦理观念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魏晋墓画像砖,画像为一位左手持柴(木牍通行证)的佐吏策传马飞奔。同时期简牍记载:传马死亡两匹,需要赔偿一匹,价值一万五千,长、丞、抟、啬夫每人均赔偿两成,佐赔偿一成。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的畅通B.北方军镇的负担沉重
C.驿传体系的发展D.中原畜牧业相对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医师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可知宋代(       
A.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
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D.理学兴起利于中医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文段中“结草报恩”可以说明
A.春秋时期战争动乱不断B.当时交战不受周礼约束
C.当时社会报恩现象普遍D.作者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关于秦朝徭役,《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失期,法皆斩”的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没有及时出发),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可见
A.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B.《史记》属于私人修史可信度低
C.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D.《秦律》客观再现秦朝历史全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杨时师从程颢、程颐兄弟,一生精研理学。他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体系,后人称其学说为“程氏正宗”;又吸收了张载“气”的思想,使理学更加系统化。相传杨时从程门辞别南归,程颍送别时说“吾道南矣”。据《宋史》、明弘治版《将乐县志》等记载,一次,杨时与好友游酢赴洛阳拜见程顾,“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杨时的弟子有罗从彦等人,罗从彦传弟子李何,李何传弟子朱惠。朱惠称颂杨时为“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杨时“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居功至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杨时的著作有《二程粹言》《龟山集》等近十部,将乐至今仍存留杨时故里、杨时墓、龟山公祠等遗迹。

——据常乃惠《中国思想小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研究杨时所采用的主要资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杨时在传承与发展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2021-05-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