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25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或侧重经学,或侧重史学,或侧重哲学,但均是经世实学思潮的提倡者和践行者。其学术背景是(     
A.西学东渐逐渐加深B.程朱理学体系烦琐
C.陆王心学愈发空疏D.三教合一成为现实
2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48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山西实行所谓“平民经济”政策, 一半工资以贱价的小米计价。政策实施后,太原市内的工人间便流传开一则顺口溜:“(工资)米麦各半,加工另算,打(碎)灯泡罚你四万,你要(鸣)不平,送你(去)前线打仗。”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共产党对群众的动员B.说明国统区金融体系已崩溃
C.缘于国民党军投入战略决战D.暴露了国民政府的反动面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国古代不少人口迁移运动都带有政治权力的影子,迁移的动因有避难、迁都、垦荒等。而由最高统治者主导的内聚式的人口迁移运动,往往带有增强文化向心力的意图,最适合作为其依据的是(     
A.秦朝将六国贵族迁入咸阳B.北魏贵族移居并改籍洛阳
C.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偏安D.清前期移湖广之民人四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75年,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并在布鲁塞尔设立常驻使团。1983年,中国与欧共体全面建交。1988年10月,欧共体委员会在华设立代表团。这反映出(     
A.西方孤立中国政策破产B.中欧合作关系走向深入
C.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D.一超多强局面不断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672年,英王发表《宽容宣言》,主张给予不信国教者及天主教徒平等的权利。该宣言遭到议会的强烈谴责。次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任英国公职者,必须宣誓信仰英国国教”,英王被迫签字同意。这说明,此时英国(     
A.民族主义情绪高涨B.宗教改革方兴未艾
C.君权神授观念浓厚D.议会把持选官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考证,“闭关锁国”一词最早出现于1906年的文章《论中国人性质不宜对外之故》。这一词语是中国既有的“闭关”政策与19世纪日本史学界“锁国”概念相结合的产物。“锁国”慨念由清末留日学生及学者传至国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学术翻译和理论思考。“闭关锁国”一词的形成(     
A.批判了清廷当时的对外政策B.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
C.引领了变法维新的时代潮流D.服务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8 . 有学者在论述新中国外交时,认为中国已从“70年代前的‘体制外’国家和80年代的‘游离性’国家,转变成了‘体制内的负责任大国’”。该学者旨在强调现代中国(     
A.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治理B.外交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C.多边外交理念趋于成熟D.外交方针随着世界形势不断变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与研究西方文明的传统观点不同,德国古史学家迈耶和英国历史学家伯里都认为,应该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一观点反映了(     
A.区域文明的传播与扩展B.西方文明产生于古代希腊和罗马
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起源D.临近大河是文明诞生的必要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05—1908年间,印度爆发了一场以抵制英国货、提倡国货为主要内容的司瓦德西运动。运动期间,英国布、英国烟被堆放在街上焚烧示众,收入微薄的下层群众宁肯多花钱买国产布,也不穿廉价的洋布。该运动(     
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有助于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C.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继承了甘地土布运动的精神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