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将夏和商分别定义为共主制下的族邦联盟与共主制下的邦国联盟。萌芽于夏而盛行于商的是册封制而非分封制。夏商时期王掌控的国土仅为王畿之地,无太片领土及民众可以分封,只是承认方国,给予封号而已。商代进一步明确了夏代萌芽的内外服制,商都为中心的王畿,即内服之地;而王畿之外,分布着众多封国和方国。封国是得到商王朝正式册封的邦国,完全臣服于商王朝。方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臣属于商王朝的盟国,与封国一样有为商王朝戍边、勤王、进贡的义务。第二类是与商王朝存在一定松散同盟关系的方国和敌对方国。

——摘编自徐昭峰赵心杨《夏商国家社会形态及其相关问题》

材料二   关于夏商西周国家结构,与三代之前的邦国联盟及三代之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均有不同,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国家由内服和外服组成,其内服属于百官系统;其外服属于诸侯邦国系统。位于中央的王国可视为王朝内的“国上之国”,外服的诸侯邦国视为王朝内的“国中之国”,整个王朝国家都以王为“天下共主”。无论是中央王国还是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各个诸侯邦国都具有不完整的主权,其王朝国家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整个王朝国家又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

——摘编自王震中《商王朝的多元一体复合制结构特征》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夏商并不存在分封制的主要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与三代前后的不同。
(3)综上,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作者立论的商朝制度基础及他们视角的差异。
2024-06-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3-6世纪,以欧洲日耳曼人与中国北方游牧族群为代表的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对欧洲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3世纪后,随着罗马帝国日渐衰弱,加上西迁匈奴人的压迫,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并大多经历了“去罗马化”的统治过程。在他们几百年征伐中,西欧最终分裂成一个个封建国家。如此,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新文化,成为日后西方文化的渊源。几乎同一时期,居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的匈奴、氐、羌、羯、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至中原地区,趁西晋衰微之时起兵,建立割据政权,称为“五胡十六国”。他们仰慕汉族礼仪文化,采用汉族典章制度,推行移风易俗的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3-6世纪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3-6世纪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分别给欧洲和中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2024-06-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线日益清晰,边穑安全成为各诸侯国需要关心的问题。秦国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边县,将设县之地的民众迁徙他处,又迁新民入住。秦国的实边移民途径兼有谪、募两种,二者分别代表着强制与有偿两种方式。其中谪是罪人以谪往边地代替了其原有的处罚,秦国罪人谪边规模较大。募是以优惠政策吸引民众,是一种次要方式。对于迁入“新地”的百姓,秦国并非弃之不顾,而是将他们编入户籍,统一管理,以开发边地。

西域是汉句争夺的战略要地,西汉一面徙民稍稍充实,一面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广设屯田据点,以军卒屯田。参与屯田的主要是军人,组织程度高,战斗力更强;边地官府无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训练,只需供给衣食月俸,屯田收入反而可以减轻政府负 担。因此,这种方式在应对边疆地区的军事问题时常被采用。武帝以后,汉匈关系趋于缓 和,大规模的边疆移民停止,西汉主要依靠屯田支持对西域的经营。依据西北汉简的记载,屯卒经常向当地居民购买粮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冠梓《从多元到混一:中国古代实边的演进》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实边的途径及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实边的新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024-06-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末,一些资深科学家被派往国外采购科学文献和设备。随着战争和俄国科学的孤立状态在1921年结束,不依附于任何大学的新型的科学研究所建立起来。最受欢迎的形式是由国家资助、研究方向同时关注高级研究和实用型服务的研究所,通常必须是跨学科的。很多研究所都有实验工厂或生产部门。苏联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在1960年左右原子弹和空间工程取得成功后达到了顶峰,俄国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为这种狂热提供了背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后来美国也发生了类似的变革,其非官方的称呼为“大科学”。他们大部分的特征相同,比如规模巨大、国家支持、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科学和工程界限模糊、跨学科研究、团队协作、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及军事化。他们都是20世纪科学发展趋向集中化的国际趋势的一部分。美国的科学规划者从人造卫星的打击中汲取了教训,不再对单纯的和应用型工作进行明确区分,而苏联科学家却利用增加的政治手段重新建立“基础”科学的合法性。

——摘编自阿列克谢·卡捷夫尼科夫《苏联时期的伟大科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科学研究所的背景与取得显著科技成就的条件。
(2)据材料,概括美苏在科技发展中相互借鉴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4-06-2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置决定了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方向。到亚洲的航行与到欧洲大陆及地中海地区的航行相比,对商船的要求更高。英国航海技术及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在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

——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司与1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       

材料二:18世纪末,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崩溃。据统计,1766年到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占公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7%。1620年,第一任巴达维亚总督科恩提出,给予私人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不必要的管理费用,遏制腐败行为,但建议没有被采纳。1770年后,英国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中明显占据了上风,荷兰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1780年,第四次英荷战争爆发,英国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停摆。

——摘编自郑海洋《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原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活动对英国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
2024-06-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为东汉与唐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地图。

材料二   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赵匡胤便把所有的地方军队编为中央军队——禁军。派人做一些木人发给各地方作标准,凡是体格符合标准的壮丁。都编入禁军。地方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疾,编为厢军,他们只能修桥补路,要造反也造不起来。此外,地方自唐以来,一个大州管几个小州,叫支郡。宋代取消支郡,一个州就只能管一个州。把州郡的财政也收归中央,又规定以文人知州郡,这样,即使几个大州也不能和中央抗衡,地方就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邓广铭等《中国古代史讲座(下)》

材料三   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东汉与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加强地方控制的措施,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
2024-06-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专制君主制是一种新型国家体制,它是统一民族和主权国家的象征,以“主权在王”代替了“主权在神”的信条。商人和地主阶级构成了专制君主制和民族国家的阶级基础,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后,重商主义被定为英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市民阶级力量的增长,加之人文主义新学的传播,反教皇情绪在英国不断积聚,16世纪30年代《至尊法案》颁布后,建立了英国国教,脱离了罗马教皇的控制,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君主制的阶段特征》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近代早期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与其说是异曲同工,毋宁说是貌合神离。15-16世纪西欧普遍进入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以分裂割据为特征的中世纪等级君主制开始为近代早期以民族国家形式为基础的君主专制所代替。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代表着秩序和统一的新的进步因素,这种历史进步性就在于它促使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姜守明《中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专制君主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至16世纪中英君主专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2024-06-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宋代,传统的世家大族不复存在,他们承担的代表朝廷维持地方的职能落空。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孤立、碎片化,北宋吕大钧兄弟以士大夫的强烈责任感,希望用儒学的道德纽带改变这种状态。熙宁九年(1076),吕氏兄弟率先在关中创建《吕氏乡约》。乡约规定:对入约者“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具体施行中“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会,聚酒。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由此逐渐建立起中国最早成文的乡村自治制度。

——摘编自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材料二:明清时期,乡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正德十三年,王阳明在江西地区颁行《南赣乡约》,首次将明太祖的“圣谕六言”与《吕氏乡约》的四规条结合在一起。隆庆元年,朝廷申令“郡邑各立乡约,率众讲演孝顺父母六谕”。万历十五年,明神宗令各地督学和地方官宣讲“圣谕六言”,推行乡约。明朝后期,乡约除负责教化外,还承担了编造户册、维持治安、催缴赋税、接送官员等多种职能。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全国推行乡约,形成了通过乡约治理基层社会的统治特色。

——摘编自董建辉著《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吕氏乡约》的特点并分析其创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乡约制度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约在现代基层治理中的价值。
2024-06-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千纪,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化。迈锡尼诸王国崩溃之后,出现了分裂和地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力量相持不下的地方贵族再无力重建王权,导致了权力逐渐分散及贵族群体依靠相互的关系网络维持其地位、主导社会秩序的情形。同时,贵族之间的相互争斗又致使他们把社会普通成员纳入进来,在必要的时候就解决争执或作出决策征询他们的意见,使之成为对某种权力的制约。公元前8~前6世纪,在色雷斯等外部势力的殖民活动推动下,希腊小国寡民式的奴隶制城邦发展起来。

——摘编自黄洋《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与希腊城邦的兴起》

材料二   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城邦兴起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城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对西欧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4-06-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快速下达命令,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驿站主要服务于公务来往,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并按公示固定付费,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罚。

——摘编自葛臻明、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驿站建设的共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建设驿站的共同原因,并概括其影响
2024-06-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