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6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于1840年1月16日到议会发表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演说。议会中对战与不战争辩十分激烈。工商业主、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获得者、鸦片贩子支持下的自由党在议会中占多数,从而通过了要求政府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定。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摘编自虞崇胜《政治文明论》

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与英国建立这种政治制度有关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美国的政治制度,列举“有衡”的具体表现。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英、美、德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2024-05-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材料二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明的冲击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大大强化了我国文化的优势,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与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着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材料一分别蕴含了哪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四大发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3 . 文明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22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历史上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 . 精神文明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摘自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精神的新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该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2个代表人物。
(2)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宗教改革的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2024-05-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近代欧洲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内部发生的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开始了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没有打仗,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宫廷政变的方式赶走老国王,拥立新国王,就是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玛丽。……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剥夺了国王的权力”的文件及其确立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确立美国这一政体的法律文献是什么?根据该文献,美国总统拥有管理国家的哪一方面的权力?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71年时德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概括德国这一制度的特点。
2024-05-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掘墓人”是什么阶级?该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阶级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这次尝试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2024-05-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工业革命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工人的住宅区是大城市和工业区的贫民窟,天空浓烟密布,地下污水横流。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请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5-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随着古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书写材料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纸张发明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早期的书籍书写材料都是比较笨重的,埃及的纸草、西亚的羊皮、印度的桦树皮、中国的简牍,都不利于传输,特别是远距离传递。从中原往西,丝绸之路上也出土过一些早期的书籍,比如1956年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仪礼》木简,这些木简为松木制成,尺寸颇长,因此如果在古代的车子上运载的话,极易折断……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

——摘编自荣新江《纸对丝路文明交往的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户籍等各类基础帐簿只能在乡制作。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份以及鱼肉百姓的行为,向来为统治者所诟病,皇帝也因朝廷不掌握基础帐簿,无法遏制地方上计的严重造假。纸张代替简册后,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帐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

——摘编自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前书写材料的类型,并简要概括纸张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巴楚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比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改变?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
2024-05-1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