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德意志,铁路建设被作为国家建设而受到推动。1839年,萨克森政府利用英国的技术、人员及机车,修建了德意志第一条主干铁路,将莱比锡与德累斯顿相连。这条铁路全线开通之后,德意志陷入铁路狂热中,各地的铁路都在扩展。铁路推动了跨国贸易,迫使各邦国降低直至统一关税,使得国界几乎成为多余。到了1871年,各自拥有边境和关税的39个德意志邦国,被铁路紧紧连接在一起。铁路尚未出现时,德国90%的铁矿都使用木炭进行熔炼;到19世纪50年代,鲁尔建成了使用焦炭的熔炉,如果没有铁路提供廉价的运输,这在经济上根本行不通。伴随着铁路的陆续建成,德国的煤炭产量翻了十余倍,温泉小镇巴登巴登因之成为繁荣的旅游胜地。鉴于铁路在普法战争和普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意志首相通过立法机关颁布法律,赋予帝国强制性收购私人铁路公司的权利,以最大限度发挥帝国军事机器的潜力。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铁路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路建设对德意志的影响。
2024-06-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时期,史无专官,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史书修完,史馆撤销,史官解散。比如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乾隆三十年(1765年)国史馆在东华门内开馆,蒋良骐入史馆编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是为《东华录》。尽管专制政权对史馆控制严格,但只要不触犯大忌,统治者一般都会“开明”处理。在编纂《明史》的过程中,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主张作史一定要“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学者们在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甚至诸如经世致用的私家史学理念在官修史书中得以体现。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

——摘编自王记录《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从清代学者的活动看官、私史学的联系与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私史学的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的史馆修史。
2024-06-01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38日,在约翰逊总统的批准下,美国海军陆战队两个营在南越的岘港登陆,标志着美国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南越的开端。随后的196547日,约翰逊总统在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演讲,解释了美国介入越南的原因。约翰逊提出了三个理由:首先,美国要恪守对南越的承诺,指出自1954年以来,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向南越人民提供了支持,帮助其建设和保卫自己。不履行这一承诺将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其次,为了巩固世界秩序,约翰逊强调全球人民相信在受到攻击时可以依靠美国。放弃越南将动摇各国对美国承诺和言辞重要性的信心。最后,为了避免力量对比的变化,约翰逊警告称在越南的撤退不会结束冲突,而是导致战斗在其他国家重新爆发。他强调侵略者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从一个战场上的撤退只是为了为下一个战场做准备,必须坚持防止力量越过一定界限的原则。

——《世界领导地位的荣耀和负担:信誉焦虑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军事干预》

材料二   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5年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关岛讲话的背景。
(3)概述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措施及其实质。
2024-05-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中学、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多次美元危机,许多国家要求将其持有的美元储备兑换为黄金。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实施“凯恩斯主义扩张政策”,进一步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状况,并造成美元实际购买力的继续下降。1968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策越发呈现出单边主义倾向。1969年,尼克松拒绝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与此同时,生产力不断下降、通货膨胀以及与西欧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不断恶化。1971年8月13日,英格兰银行要求美联储对其持有的部分美元做出保证。8月15日晚,尼克松宣布美国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终止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8年4月1日,黄金正式退出国际货币体系,世界从此进入以美元为主导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美元摆脱了黄金束缚,美国的“国际货币权力”得到极大的扩张。

——摘编自李晓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演变分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24-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一切官员及军民人等,如有私自出海经商,或移住外洋海岛者,斩立决。清政府也颁布过诸多禁令限制华侨归国。鸦片战争后,列强以通商口岸为基地,拐掠华工,苦力贸易日益猖獗,清政府基本上采取默许态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贩卖中国苦力公开化、合法化。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两国人民随时来往,不得禁阻。清政府通过与外国议订华工出国具体章程,以求对外国有所约束,对华工有所保护,如规定华工“年不及20岁者,必须取具本身父母准往凭单,盖用地方官印信,方准承招”“合同所定承工年限,不准逾于五年”“七日之内,必得休息一日”等。

材料二   民国年间,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交战国把招用廉价华工作为解决战时劳工问题的重要途径。法国主要由惠民公司承招及招工局直接招运,英国由劳工局管理、和记洋行参与招工,两国招雇华工达25万人。法商惠民公司的招工条款中载明:中国工人决不用于任何战事职务,专为从事各种实业及农业之用;华工佣工之期为5年;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10小时等。相当多的华工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有关的铁路、公路、兵工厂、军火库等部门服役,一上班就得连续不停地工作。华工们实行军事化管制,有些华工营,特别是英国远征军的华工营,完全由军官率领,他们被安置在常遭敌方飞机空袭的危险地带,生命安全毫无保障。

——以上材料摘编自董丛林《华工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华工出国政策的变化之处,并简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华工出国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华工出国”。
2024-05-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把茶法、马政视为军国要政,形成了完整的茶法和庞大的榷茶官僚机构。政府除制定茶课、引岸制以控制产销外,设巡茶御史以惩办私茶;设茶课司、茶马司以办征课易马;设茶仓以利储备等。明朝政府对西北、西南边境地区走私茶叶防范极严,定期派遣官员巡查关隘,捕捉私茶。对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都处罚极重。康熙初,官营茶马互市日渐萧条,雍正十三年(1748)停止易马,茶马司变为管理民族贸易的机构。之后,汉藏民族之间的商业贸易更为发展和繁荣,大批的茶叶和内地出产的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藏区的各种土特畜产品,特别是药材和黄金都大批销往内地,双方交换的数额远远超过历史上茶马贸易的规模和水平。十九世纪末叶,英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将印茶打入西藏市场,妄图以经济渗透为领土占领开拓道路,遭到藏族人民的坚决抵制。

——摘编自贾大泉《汉藏茶马贸易》

(1)据材料,概括明代汉藏茶马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茶马贸易的积极影响。
2024-05-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过渡时代也。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1901年)

(1)据材料,归纳“过渡时代”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的“过渡时代论”思想。
2024-05-31更新 | 24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十分重视地区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是该运织的创始成员国和主要推动者。上合组织在建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为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随着国际秩序中地区整合的速度上升,周边国家合作需求增加,上合坦织开始向加强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合作等方向转型,但安全合作仍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支柱,其他领域的区域合作都不开安全基础的建构。

——编自平《上海合作红织:继往开来前景广阔》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和非洲联服确立了在发展战略、开展和平安全、加强公共卫生、开展人力贤源开发、密切在国际与地区事务联系上的五个领域合作,前四个主要在于促进非盟在安全、卫生、人力资源、规上的能力建设,这种并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尊重非洲自主发展意愿的合作模式,与西方附有多重政治条件的援助形成鲜明对比。后一个目标则是为了加强中国和非盟在国际事务上的多边协调,拓展了双方合作与发展空间。

——摘编自《王毅中国与非盟五个优先合作领域》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与上合组织、非盟在合作方面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时代背及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多是乡里两级。从表面上看,“里”具有乡约自治功能,但本质上是以村落为基础的赋役征收单位,乡(管、都、保)则是介于县与里之间由若干村落组成的地域性行政单元,而家族是乡土社会不可忽视的治理依托。乡里承担着维持国家在基层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秦汉时期,在有秩、游徽之外,由“三老”负责教化便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到隋唐时期,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基层权力向州县集中。王安石变法后,县以下的保甲组织开始成为皇权的载体。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增强。乡里自治色彩再次削弱。基层行政权力的缩小、行政人员威信和统治力的下降为士绅和宗族势力的补充提供了空间。

——摘编自王伟进等《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治理实行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下,乡村治理的主体是单一的政府;改革开放以后,政府的单一主体模式被打破,开始了政府与市场两元主体治理时期。2006 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的治理主体又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乡村治理形成了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新乡贤等多种组织和个人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新时代,为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社会组织、新乡贤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这样的体系构建既保障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其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果。

——摘编自蒋永穆等《新中国70年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主体发生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乡村治理的认识。
2024-05-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出现的(欧洲)营建殖民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因为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19世纪后期的扩张和古代罗马帝国的扩张完全不同。……新帝国主义的起源并不完全是经济性的:一个因素是,希望得到像在马耳他和新加坡那样的海军战略基地以加强国家安全;另一因素是,需要获得另外的人力来源,就如法国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样。再一个因素是传教士的影响,他们在19世纪中特别活跃。最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学说的流行,自然会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任”统治世界上诸“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以来推动“新帝国主义”扩张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运动的影响。
2024-05-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