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6年后,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发明了苯胺紫孔雀绿、靛蓝等多种颜色,使女性服饰染色成本降低且色彩更为丰富,1891年,英国化学家发明了人造丝,很快在服装制作中流行开来,1889年,美国推出第一台电机缝纫机,这些新材料在服装工厂投入使用,女性流行成衣的大批量制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性普遍接受到学校教育,工厂和政府也吸纳了大量女性就业,英国普通女性逐渐取代贵族妇女成为时装潮流的引领者,贵族式“维多利亚”服装被视为病态,时装成为可视的妇女解放宣言书。随着体育运动和休闲度假生活在英国的流行,女性的着装更加轻便舒适,“维多利亚”服饰最终被英国女性们彻底舍弃。

——摘编自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

(1)据材料,概述英国女装流行的阶段特征和趋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维多利亚”女装被淘汰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动,新式的汉语词汇呈几何式增长,“英雄”概念也随之变迁。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士大夫惊呼保国、保种,国人对“英雄”的呼唤之声渐隆,并很快形成巨大的声势。首先,传统秩序崩溃之际,需要有智识和勇气兼备、为国家和公众利益不懈努力的精英式英雄人物引领现代国家转型;其次,中国要立足于万国之中,迫切需要凝聚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认同,这使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谱系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工程;再次,展现于近代中国人眼前的现代国家以“自由”“平等”理念为其底色,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自然也在中国催生出“人人皆可为英雄”的全新观念。由此,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超群脱俗的精英人物,而是每一个助力国家建设的平民英雄。

——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英雄”一词的多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雄”呼声渐隆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雄”一词的多元内涵对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影响。
2024-05-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继承了此前数百年的成果,分列为名例(刑罚制度)、卫禁(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职制(国家机关官员的设置、选任、职守以及惩治)、户婚等12篇,《唐六典》对其内容作了简洁准确的说明:“凡律以正刑定罪”,即有关犯罪和处罚的法律规定。《唐律疏议》开篇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晨昏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因此在关于斗、杀、伤等的规定中,同一种行为甚至可能出现“尊长不坐、卑幼处斩”的判罚。当然,《唐律疏议》和唐代其他形式的法律均由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和它的代表皇帝发布。

材料二 (罗马)帝国五大法学家的部分学说经整理后,集中于《法学阶梯》、《学说汇纂》中,可直接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法学阶梯》共4卷,第一卷是关于人,即关于私法的主体的规定;第二、第三卷是关于物的规定,即有关财产关系,如继承和债务;第四卷是关于契约和诉讼程序的规定。《法学阶梯》开篇说:“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法学阶梯》随帝国衰败而逐渐湮没,但该书中关于契约、债务、买卖、租赁、合伙等规定成为后来资产阶级制定民法所借鉴的蓝本。

——均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疏议》颁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学阶梯》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在张居正研究中,尽管对其在神宗即位后的身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称其为“政治家”,有的称其为“著名首辅”,有的称其为“改革家”,但在叙述其政绩时,大都不加辨析,以“改革”“改良”“中兴”等词来表述其行政特点……《中国人名大词典》认为张居正“在任时厉行革新。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田亩,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役制度,把各项税收合而为一。用潘季驯浚治黄、淮。执政十年,成效卓著”……美国学者阿瑟·沃尔德隆认为张居正“并没有推出什么富有想象力的新政”,其在世时,“他所支持的防御和对外政策得到了继续。但是,这些政策依赖于他的特殊权力的支持……他没有能够重新改组机构,而只是利用个人权力控制住了他们。”

——摘自田澍《正德、嘉靖之际的政局剧变与明朝改革的轨迹》

(1)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执政时的主要作为。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张居正的一种身份及其对应观点予以评析。
2024-05-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古希腊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状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

——整理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城邦文明》等

材料三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A、B、C、D、E、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
2024-05-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学情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三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四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各城市都采取了哪些手段或方式?最早为城市的重新兴起作出贡献的社会阶层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2024-05-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学情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概括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024-05-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是1520615日,教皇利奥十世宣发布的《主,起来吧》通谕封面。通谕限令路德在收到通谕之后的6天内来罗马,并宣布放弃异端邪说,否则将把路德逐出教会。路德却最终将教皇的通谕扔进了火堆。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世纪思潮与文艺复兴》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路德为代表的“异端邪说”的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这种全新政体的特点,并指出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4-05-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