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然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1415世纪,意大利的城邦之中,众多的贵族从事银行业或商业经营。部分市民阶级靠着商业发家,逐渐跃入贵族阶层。新兴阶层为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天主教会的神学独断。一度湮没千年的希腊罗马文化被大规模发掘、整理和研究,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思想家们认为经院哲学派的逻辑学过于枯燥无味,并且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相反他们宁愿选择“人文学科”,其目的在于学生们有道德,使他们为了履行国家的社会职责而准备做出最大的贡献,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强调,在上帝所有的造化物中,人的“尊贵”是最优秀的,仅次于天使,人具有掌握自己命运和在尘世间幸福生活的能力。

材料二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所有的偏执中,伏尔泰最痛恨宗教偏执,因为它完全建立在愚蠢的迷信基础上;“迷信越少,狂热越少;狂热越少,痛苦越少”;他特别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度比法国的专制制度更可取,同时国家政策导致无意义的战争时,这些国家的行动就是犯罪。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有相当部分似乎认为外部条件迫使人们按不同的方式活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他偏爱英国式的独特的政治制度,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个人或集团有绝对权力确保人民的自由权利。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美】伯恩斯《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主张并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
2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年份茶(万磅)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50005000
1841年801913220
1845年991923040
1863年1186983264

材料三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1866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1872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1878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2024-04-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2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摘自郝海萍、唐琴《精准理解科学解释正确引导》

材料二   19358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其中,晋察冀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120余万人。当时,抗日根据地面积最大时才100余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4

——摘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请指出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及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和召开瓦窑堡会议的共同历史背景?此后,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原因?
2024-04-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实际上由希腊化的近东文化和波斯文化两股主流汇合而成,它是新月沃地古代闪族文化逻辑发展的继续,也是西亚地中海文化统一性的集中表现。但从文化源头分析,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一般被认为由三种文化交融汇合而成,一是阿拉伯传统文化;二是伊斯兰文化;三是源于波斯、印度、希腊等异族先进文化。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以阿拉伯社会价值标准作定向,是阿拉伯穆斯林思想行为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反映,同阿拉伯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先后被征服的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等地,历史悠久,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古代文明。因伊斯兰教的宽容性和哈里发政府的开明政策,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能够成为创造、发展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主体。同时,随着阿拉伯大帝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巩固和发展,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他们将西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东方,同时也将东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学文《灿烂的中世纪阿拉伯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欧各国为了得到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他们迫切希望绕过地中海开辟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商品经济在西欧迅速发展以后,西欧各国迫切需要铸造货币用的贵金属。但是,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的150年间,西欧的金矿、银矿不仅逐渐减少,而且还有大量的资金流出欧洲。到15世纪下半叶时,西欧各国商人普遍对黄金发生了炽烈的渴望。另外,《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传播以后,西欧的上层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风潮——“拜金狂”。

——摘编自刘景珍 傅利华《试论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的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技术、工艺品等远销世界各地,赚取丰厚利润。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向东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

——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西方,自由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孕育并产生了自由思想。古希腊人的自由思想是精神上的自由,而非为所欲为。古希腊文明的民主政治、理性精神、民族性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定和影响了其自由思想的产生。

——摘编自陈茂华《论古希腊文明与自由思想》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50年之后,欧洲便进入了“间接农业消费”阶段,在此阶段,封建制度和贸易发展携手并进,地主的代理人有足够的剩余产品出售。而当时正在进行的“十字军东征”(1096~1270年)使贫穷的欧洲人接触到了东方富裕的物质文明,刺激了西欧封建主对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如香料、染料、宝石、丝绸、锦缎等物的需求,一些商人(以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为主)开始从事东方与西欧间的远途贩运。这样,在西欧的一些交通要道逐渐兴起了贸易中心。最初的贸易中心只是一些定期的集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市发展为常设性的中心,伴随商业活动而来的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谋生,这些贸易中心也逐渐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集聚地,并为农民提供了可能的落脚地和就业场所,城市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

材料二   在中世纪前期西欧封建化的过程中,古罗马帝国时期城市享有的内部自治特权消失殆尽,所有城市都臣属于某个甚或几个领主,每个城市居民(教士和服兵役者除外)须向领主交纳“领主税”。领主的无节制的盘剥使得一些城市武装反抗领主,如1067年芒斯市民起义和1112年拉昂市民骚乱等。市民们期望国家权力给他们提供保护以便使其免除领主盘剥的愿望日益强烈。13世纪中,一些国家的君主站到城市一边。法国国王腓力普二世(1180~1223年在位)给王室直属领内的许多城市颁发特许状,免除它们向原有领主们所负的封建义务,让它们直接隶属于国王,并给予市民诸多自治特权,鼓励他们加强城市防御,发展工商业;不仅如此,他还宣称自己是王室直属领以外所有城市的保护者,他因此被称作是“城市人的好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市民阶层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市民阶层获得自治特权的原因和意义。
9 .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但也有一些王朝不主张大修长城,学术界有“唐代无长城”和“清不修边墙”之说(如下表)。

序号长城沿线主要民族史料
       突厥

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十六日,“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资治通鉴·唐纪九》

       蒙古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清圣祖实录》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秦朝长城的变化。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②之中任选其一,概述该王朝应对材料中相应民族问题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修长城”或“不修长城”的看法。
2024-0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43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各根据地以“组织起来”为口号,大力发展合作制经济,使合作制成为根据地的主要经济形式。陕甘宁边区政府也力图通过合作制,开展生产,发展经济,解决边区面临的财政经济问题。从合作制经济视阀对陕甘宁边区盐业的生产和运输进行研究,可了解边区盐业是怎样被“组识起来”的,以及合作组织在盐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合作组织和盐业发展二者之间调适和融合的动态过程,亦是边区盐业经济从“个体”走向“集体”的过程。

——摘编自胡杨《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中的合作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实践的历史作用。
2024-01-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