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材料一到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其侧重点。
(2)结合所学,思考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最受当时的统治者重视,为什么?
2023-12-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的统治权,并进行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汉武帝对西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国家治理如一盘大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定准圆心,这个圆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圆的半径决定同心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代表各族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只有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广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汇众智、聚众力,把真正体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摘编自肖顺平《国家治理须画出最大同心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国家治理的“最大同心圆”的内涵。
2023-12-19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伙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成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都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院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整理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延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制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 . 交流与联系。

材料一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流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边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历史现象的背景,分析物种交流的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物种交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在“人口移动理论”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中,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2023-05-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其中政治上…….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袭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挡。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的时间阶段,并指出西欧封建时代政治、经济二元对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城市赢得自治的方式。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影响。
2023-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 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贡献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除外。

——百度百科

(1)结合时代背景,阐述材料一、二、三中“选举权”内容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材料三中选举权变化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9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5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国别法案名称主要特点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体现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
1791年法国《1791年法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王权受到严格限制。
1871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军队指挥权、官吏任免权、议会召集权和解散权
1889年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保障臣民拥有基本权利,但天皇拥有制定法规、缔结条约等不受议会制约的权力
1912年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拥有人身、言论等基本权利,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1924年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国宪法》土耳其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大国民议会被赋予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确立了一种以多数人统治为主要原则的民主制度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下)》等资料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0 . 原产于印度的棉花,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到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品中心,且中国棉纺织品远销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16世纪之后,棉花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受到大众欢迎。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年至1815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三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是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四   2021年6月17日,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江苏苏州隆重开幕。本届会议主题是:“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世界棉业”。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因素对国际经贸合作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去年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干扰破坏了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供应链,损害了广大新疆棉农和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变革之时,只有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才是各国应当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们要共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好地推动棉花及棉制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摘编整理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播与贸易的概况,并分析推动棉花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的表现,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成为了现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应采取的应对举措。
2022-07-28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