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

材料二   宋初,宋辽双方在沿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规定在宋境的“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辽交易”,以后时禁时开。景德三年(1006年)诏:“凡官鬻物如旧,而增帛、漆器,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骆驼,岁获四十万……终仁宗、英宗之世……互市不绝。”双方对出口货物均设官收税,特别是宋朝长期负担岁币,因而常借榷场利润来补充财政收入的不足。宋宣和四年(1122 年),宋昭上书云:“盖祖宗对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后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榷场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辽榷场贸易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代以他官与三省长官共同参议政事,即为宰相会议。唐初建立政事堂,自此以迄五代,宰相会议始有制度化的决策方式。宰相会议的内容十分广泛,举凡军国事务,都可以进行讨论。宰相会议对于各种政事在讨论后所作出的决策,一般即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上报皇帝批准后,作为与诏令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者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皇帝对于中书门下的奏状不予批准,则其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帝的诏令,在一般情况下也要经过宰相会议讨论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始正式第一次。

材料二   唐五代,在宰相会议中实行集体决策的制度。在政事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通过,而是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决定的决策向皇帝上奏状时还必须有全体宰相的联合署名。如果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为废状。如果宰相意见未取得一致,各以己见上奏,则属于违反联署制度,往往要被解除职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宰相会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的宰相会议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五年(公元前202 年)二月甲午,刘邦即帝位,本想久都洛阳。娄敬见刘邦后,便问:“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刘邦说:“然。”娄敬以汉得天下与周不同,建议刘邦徙都关中。他说:洛阳无险可守,“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至于关中,则物产丰富,“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刘邦寻问群臣的意见。 因为群臣都是东方人,都说洛阳便。张良驳斥了群臣的意见,同意娄敬的看法。刘邦当日便起驾,西都关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汉初年,汉朝的主要政治矛盾是中央与“山东地区”诸异姓、同姓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对外是与北方草原地区匈奴间的矛盾。《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关中地区对“山东地区”处于一种“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的地理位置上。 就御外来说,定都关中,以“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可建立前进基地,北御匈奴。

——摘编自刘军《中国国家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娄敬认为刘邦应定都关中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邦定都关中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新冠肺炎病毒成为全球性流性疾病,危害人类安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对今天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借鉴意义。

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鸦片战争后,海关税务司拟定了口岸检疫章程,实施港口检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外疫病的蔓延。在与疫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医也逐渐流入内陆,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但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仍然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6 .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材料二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共同的战斗”后仍“互相猜忌”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的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8-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6—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发展扩张的历史,又是一部世界经济日益联系成整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时间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手工工场时代

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开始进入整体时代。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确立;1857年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联系更加频繁。

第四阶段信息时代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新发展;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结合所学知识,并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对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推动全球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予以阐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的史料价值。
2021-08-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奋斗、进取拼搏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27年春天开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民党人,发起一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动.此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事变为标志,持续到9月,历时半年左右.

“清党”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

——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材料三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

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材料四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民党人的“清党"运动使国民党自身发生了怎样的蜕变?“清党”运动使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革命有了怎样的清醒认识?
(3)根据材料三,促成两党再次合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两党合作使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伟大转变?
(4)材料四中“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指什么?新中国建立之初,从政治方面看,党是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的?
2020-02-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武帝下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建立。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日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绚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西汉察举制相比,东汉察举制做了怎样的改进?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代考察官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官员考察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制有了哪些变革?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020-02-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