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晚期,英国普通家庭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小麦面粉和面包占了很大比例,小麦面包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常见饮食。肉类、鸡蛋、蔬菜等食物也经常吃得上,甚至海外食品茶叶、咖啡、蔗糖等偶尔也消货得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紫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闷气。”

——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材料二   奢侈的高消费过去仅仅是限于官像、地主之家,因此官僚云集的京城往往中,是消费之都。到近代,消费之都开始向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转移,消费方式的变革在上海即显得十分突出。中国古代的商人大多崇尚节俭,但在近代上海各种娱乐场所奢侈消费的各色人等中,不乏发财致富的商人。一些大商人的交易谈判,也改在娱乐场所进h。在传统社会中,消费一般都是单纯的消闲享受型活动,而在近代上海,消费的目的日趋多样化,对于商人而言,社交实际上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网,了解各地行情,广泛招揽生意,消费变得更加奢侈豪华,方式也五花八门。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的倾向日益明显,并不富裕者为了虚荣,也时常摆阔。

——朱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消费的变化。
2023-06-23更新 | 35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长久以来,蔗糖在食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对甘蔗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甘蔗,并榨蔗汁作为饮料饮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致使我国蔗糖业每况愈下,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产糖量有减无增,而进口糖量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中排名第26位。

——摘编自周可涌《中国蔗糖简史》

材料二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糖业“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3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世界贸易总额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增长,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这引起了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相对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了。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并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启示。
2023-06-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吕氏春秋》中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度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度之间的鲜明对比。

材料二   “听群众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伊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土地的耕作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历史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近现代国际法】

材料一   近代国际法虽然确立了国家主权独立,平等等原则,然而“非文明与半文明”的殖民地、附属国却无法享受这些原则的保护。在欧洲大国的主导下,近代国际法确立起保护关系,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列强殖民扩张和统治的重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常大毅《从法的性质看国际的本质》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法律”,应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法领域的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被废除。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获得极大发展,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订立了大量国际法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公平、合理、互利”为原则,并推动制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为协调对太空的利用,各国还订立了《外层空间法》。国际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谢晓庆《论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作用。
2024-04-28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办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4-01-06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据张志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全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 IMF 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材料三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币制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
2023-12-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度联考历史试题
8 . [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一1978~2000年,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江泽民同志坚持我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在全党开展“三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随着“三讲”教育活动不断深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讲”教育活动,是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在党内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在治国方略上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供了经验。而“三个代表”的要求,又为我们党实践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指明了奋斗方向。

——摘编自朱少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材料二坚持法治与德治“两手抓”,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现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当今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阻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面对国内利益关系多样化的趋势和全球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党和国家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提高以德治国的水平。

——摘编自崔耀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改革开放起步到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所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的原因。
2023-02-04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和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朝(汉武帝)、唐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50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水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携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结非洲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入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地大事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的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美洲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格)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50%-90%。

——摘编自[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人类之网一鸟做世界历史》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未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嫌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加深;在经济领域导数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关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联系;在知识文化等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生题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