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 . 【中西方官员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明朝中叶,官僚集团日趋腐化,人浮于事,遇事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政务废弛现象十分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万历元年(1573年),刚执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改革。新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完成事项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注销,未完成事项必须向内阁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六科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治罪,内阁则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对于政务废弛、统治日陷瘫痪的明王朝来说,不失为一剂救时良药。但借助政治高压阻止官僚集团腐化的行为也激化了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故考成法在张居正死后即被废除。

——摘编自《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8701986年英国文官人数变化情况

年份文官人数年份文官人效
1871538741922317721
1881508391939387400
1891752411943710400
19011164131950684800
19111723521979732300
19141809001986594400

——摘自李春燕《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的考成法改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人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 .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一   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二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变”与“不变”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4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国留学的发展历程

阶段目的地总人数学习主要领域
1972-1978年美日等49个国家1977人学习和研究外国语言
1978-2000年80多个国家34万物理、化学、医学、计算机、数学和机械工程为主
2001-2011年103个国家但大部分集中在美、日、英、澳、加等190万商务管理、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居主导地位


表格能够反映新中国留学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6 .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二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剑桥大学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牛津大学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剑桥大学化学教授席位
1704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席位

材料三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
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2)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
2017-10-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八所重点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7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3)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2017-07-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顼元丰富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事相,再设门下、中书待各一人,尚事左、右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百度文库(宋朝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同为法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自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国外汉学家眼中伟大的宋朝》

材料三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


请回答:
(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
(2)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材料二中多位学者认为宋代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
(3)请依据材料三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和清代的选官制度,并概括从汉朝至清朝前期人才选拔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

10 . [殖民主义与文化发展]

材料一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责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