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代,凡军国大政的制赦起草先由皇帝交付中书省,中书省由中书舍人先对各奏文书迸行披览,作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草拟文告再交由中书令主要由中书侍郎对其进行修改之后。再交给皇帝进行审议皇帝批阅完毕以后会交给中书省,中书省按照批阅意见进行草拟,然后交给门下省进行审议,如果审核通过那么就可以将诏令下达尚书省,一旦门下省认为处理意见不合理,那么就会退还给中书省,由中书省继续草拟诏令,给皇帝进行申报,批阅之后再交给门下省。

——摘编自牟霜霜《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君权与相权的博弈》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国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昔者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君主与宰相无等级之差异,所以周朝能统治良久)……后世君骄臣诏,天子之位始不列于卿、大夫、士之间……(宰相)避嫌而处,宁使其决裂败坏,贻笑千古。

——摘自【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完善宰相制度的举措,并从权力运作机制的角度分析唐代相权是如何限制君权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朱元璋、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看法。
2024-05-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郑君之罪也。

……哥氏(哥伦布)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

(1)依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在写郑和传记时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阅读材料,梁启超指出了“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这一现象。结合所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周代至战国,教化可谓政教风化和德育的代名词,是一种引导个体身心摆脱原始状态,达至“仁义”“礼”“智”的境界。就传统儒家而言,教化并不是反对法律,而是倡导“德先刑后”“德本刑末”的教化手段。传统教化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成就与其严密的教化网络和运行机制密切相关,这种立体网络系统既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化的学校系统,也包括了乡约、族法、家规、祭祀礼仪、蒙学等自发的社会教化系统。……在古代众多教化榜样中,有三类是人们效仿的对象:一是圣人,即“百世之师”。二是明君,即最高统治者的率先垂范。三是名臣和名士。此外,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背景下,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就成为人们的理念追求,而社会和文化精英扮演了规则发现者、表述者和践履者的角色……也是一般所谓教化向更普遍范围的人群示行、推广规则的基点。

——摘编自雷月荣、程红艳《传承与融合:论中国传统教化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教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古代传统教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巴黎掀起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经过长时间艰难的逐字逐句的争论之后,1789826日,制宪议会最终通过了这个庄严的宣言。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

18043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后来,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订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拿破仑所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在以后的法国和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一直被沿用下来。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所做的事情是这样之多,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1颗原子弹。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1963),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庄严的宣言”的名称,结合拿破仑的相关举措,对材料中下划线部分予以阐释。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执政期间的外交活动。
2024-04-10更新 | 30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名校2024届高三4月第4周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雍正朝以前,清朝的重要的军国事务,特别是战争的统筹、指挥几乎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议政王、议政大臣均为满洲亲贵。雍正七年(1729年),清世宗由西北两路发动战争意图平定准噶尔部。雍正八年(1730年)十二月,清世宗建立军机处专事上述军务,最早进入其中的包括怡亲王允祥,议政大臣尹泰、阿齐图、特古忒、查弼纳,内阁大学士马尔赛。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两位汉人内阁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也在军机大臣之列。由于军务牵涉事项较多,其权力范围逐渐扩张,首席军机大臣也成为清世宗所谓“赞襄机务”之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军主力撤回后,清世宗将在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置将军由战时驻扎变为日常驻防并受军机处直辖。在军务外,这些将军也兼管民政、制衡蒙古王公,与理藩院体系下的册封羁縻治理形成配合。

——摘编自刘文鹏《军机大臣议复机制与清朝国家政治体制重构》

材料二   1937年8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设置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由蒋介石担任主席,并允许主席对“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改国防最高会议为国防最高委员会,蒋介石担任委员长。该委员会凌驾于国民党中央和“五院”之上,一切与“抗战建国”有关的重大事项均由其议定后再交付有关机关实施(紧急时也可自行实施)。后来,蒋介石又在委员会下设秘书厅等辅助他处理机要事务。当时,汉口《扫荡报》对此有社论:“国难严重到如斯地步,政权需要统一,力量需要集中,步伐需要整齐”。据学者统计,至1947年该委员会撤销前,其有关财政、内政和立法的决议最多,合计超过六成,而关于军事的不到四成。

——摘编自石柏林《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政治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建立的直接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扫荡报》关于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社论进行评析。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19世纪初英国巡回法庭所审判罪犯人数。

年份犯人数量
1805—1809年23462
1810—1814年30613
1815—1819年58662
1820—1824年65227

——Michael Ignatieff, A Just Measure of Pain,p.154.数据仅限英格兰与威尔士

材料二   时任内政本臣皮尔在议会下院指出,盗窃犯构成了犯罪阶层的主体。……其二,从地域分布来看。英国工业区或城市郊区的治安形势明显要比乡村地区更为严峻。 因为与乡村相比,城市中的传统礼俗和道德规范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受到更大冲击。其三,19世纪英国诉讼费用的降低、新警察制度的建立、执法效率的提高都会使起诉案件的数量比18世纪有大量增加。

注:法院判决定罪才能称之为罪犯。

——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犯罪问题及其社会成因》

材料三   (英国)各地监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分原则的混合羁押是 18 世纪英国监狱遭受普遍诟病的突出问题之一(不分罪行轻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 第二,物资匮乏导致狱犯生存境况堪忧。 第三,缺乏监管使得监狱秩序混乱不堪。因财力所限,许多监狱都缺乏专业的管理者,地方监狱尤其如此。在此种情况下,狱监只好从犯人中选出“监管者”,让罪犯自行管理。第四,环境恶劣、疾病蔓延也是英国监狱的严重积弊之一。

19 世纪初,英国的刑罚体系遭遇了一场空前危机。 “刑罚危机”促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思考代替传统刑罚的新机制。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监狱状况已在整体上大为改观。 首先,新式监狱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效抑制了流行病的传播。其次,新式监狱不仅受到内政部的统一监督,也享受统一补贴。 狱警开始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担任,并纳入带薪公务人员行列。再者,犯人的基本食宿条件有了保证。 最后,监狱管理……不再过分强调惩罚,管理中加入了更多的激励、奖励措施,教育感化逐渐成为新的规训手段。

英国政府何以对监狱改革报以如此高昂的热情,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监狱问题和刑罚危机之外,通过监狱改良来提升国家威望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考量。当时的一位监狱改革者亦道出了这一归旨:纠正罪犯的恶习,使之改邪归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不仅标志着人性的胜利,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在文明世界中的崛起。

——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监狱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英国犯罪问题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英国的监狱制度的变迁。 (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年(1737年)六月谕:今年五月间山东雨少,运河水浅,以致粮艘不能衔尾而进,沿途控浅起剥,甚费经营。而临清以北,更多阻滞。朕细加访察,临清以北,全赖卫水合汶济运,而卫水发源于河南卫辉府,至临清五百余里,沿河居民往往私泄,以为灌溉之用,每致运河水浅,粮艘难行。经前任河臣靳辅题定,每年于五月初一日尽堵渠口,使卫水全归运河以济漕运,此历年遵行之成法也。今因日久法弛,卫水来源,小民不无偷放之弊,遂致运河水势长落不常,重运难以北上。日前正当紧要之时,所当稽查严查。着北直、河南督抚速行办理。

——摘编自光绪《山东通志·运河考》(卷一二六)

材料二   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由山东利津入渤海,洪水大面积泛滥,冲毁运河堤岸,更使得千疮百孔的运河,完全失掉了作用。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奏请废漕折色,运河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漕运停顿,改行海运,造成南北运输的一大变局。

———摘编自陈正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政府的做法。
2024-06-0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摘自《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二   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对萧何营造豪华未央宫的理由进行了批驳:“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镇服天下也。天下未定,当克己节用,以趋民之急。而顾以宫室为先,岂可谓之知所务哉!昔禹卑宫室,而桀为倾宫。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训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侈乎?孝武(汉武帝)卒以宫室罢敝天下,未必不由酂侯(萧何)启之也。”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高祖对萧何营作未央宫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对萧何营作未央宫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9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