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8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商路不畅和转运成本过高造成的商业危机则是一个直接原因,以上因素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同时,欧洲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知识的进步、皇室的支持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也已具备,远洋航行是可行的、有希望的,这些都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摘编自田丰秋《浅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不仅有经济的往来,还有文明的交流。就以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例,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渐走向了世界,对改造世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题目,有些读史的人认为宋朝不能在开国之初,一鼓作气先攻下契丹,既承认辽政权的存在,又开“岁币”之滥觞,以后两宋之“积弱”,只有使局面江河日下。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图

——据邓小南《王安右与他的时代》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澶渊之盟出现的背景条件,两种分析是否恰当,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2)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题目,请谈谈你的看法。(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材料一   某学者对美国福利制度变迁历程的阶段划分

时间概况
自由放任阶段1776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基本没有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创建成型阶级1935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社会保障法》颁布,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美国的一项制度
快速发展阶段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联邦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并扩展到新的领域
临缩停滞阶段20世纪80年伐初至2008降低社会福利开支, 削减救济性福利项目的开支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材料二

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2019 年公开数据编绘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学者划分历史阶段时主要参考了哪些因素。
(2)材料二对于探究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有何帮助?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成效加以评析。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盖宋室君臣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权重,故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宋太祖鉴于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其次是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摘编自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
2023-07-31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是中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的技术引进。既包括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工业项目这样系统的、全面的引进-中国从项目选择、设计、建设到设备、技术再到人才培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也包括六七十年代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局部的、为解决某些特定困难而进行的设备引进。然而,总体上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不论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中国都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这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

材料二   科技领先是美国的核心优势,更是美国霸权的根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为了维护其科技霸权地位,美国努力限制技术的对外转让。为了跟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步伐,日本推行技术革新,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因而招致了美国的打压限制。从“广场协议”到结构性改革,作为弱势一方的日本作出了更多的妥协,承担了更多的成本。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基于与日美科技争端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技术引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科技进步的时代价值以及我国智慧应对中美科技竞争的策略。
2023-07-06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外阿波罗神庙墙上,铭刻着古希腊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体育就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雅典在公元前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推进社会发展。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人类生活。

古希腊体育思想   

苏格拉底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柏拉图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严格地受到音乐与体育的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教师和角力教师,这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摘编自谭华、刘春燕主编《体育史》等

材料二   孔子在“六艺”教育中,重视体育活动教化作用。“射”“御”及“乐”中的“舞”,都是通过一定规范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礼”,即通过体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尊重理法的习惯和精神。孔子体育思想是为理念服务的,这种理念是以“礼”为外壳,“仁”为内核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历史长河中,孔子体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诸子都无法比拟的后世影响力。后世儒家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之更为成熟与完善。人们遵循孔子的体育思想,积极从事实用性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摘编自王烈《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的体育思想,并简析其兴盛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雅典相比,我国古代体育思想展现出的特质,并简析孔子体育思想的意义。
2023-06-21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淮流域“华夏”人口的增多,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血缘标准逐渐被地缘标准替代,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水平高低为区分标准,从而使得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农耕社会与血缘观念相对淡薄的游牧社会之间的人为界限随之加强。在“华夷之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民族交往的频繁,“华夷严防”逐渐被打破,“天下一家”观念在进一步形成。孔子以“礼”区分中国和四夷,并认为两者可以互相转换。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民族观,认为中国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修德,具有才能,都可以成为统治民族,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司马迁发挥了“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思想,《史记·五帝本纪》体现的华夷同宗同源的统一观念,对中华民族形成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华夷之辨并没有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

——摘编自徐洁《论清前期“中国”认同与实践》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

1914年,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灵魂。”诚然,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中华民族意涵的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构建为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中国人民拥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摘编自王萍、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认同的发展表现,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民族认同的新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23-08-16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

材料三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材料五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2)“走出一条新道路”是什么?
(3)此次会议是什么?
(4)“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共产党是怎样抗战的?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
(5)说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
2023-08-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武帝开创考试选拔文官以来,特别是科举制度形成后,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所选拔出的文官往往从开始读书识字到揭榜入仕,都一直要接受杜奸防贪、清正廉明的教育。 同时,作为科考内容的儒家经典对“四维八德”十分强调。 这就使通过考试选拔出的官员坚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以为国家效力,为国家尽忠,重视民间疾苦作为为官的基本信条。 作为治国的官员,清廉和品德就成为他们所要奉行的教义。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1870年英国政府以枢密令正式确立“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这一文官考试制度,并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 英国在文官考试录用过程中,把公开竞争放在首位,把考试程序与录用条件向社会公开,严格按成绩排列名次,择优录用,只有知识和能力的优劣,而无权力、地位、资历及人际关系的因素。 此外,人才主义也是英国文官考试的一大原则,过去一贯重视“通才”,1968年改革后增加了“专才”的比例。 英国文官的考试录用制适用范围不是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只限于文官,即政府行政部门内所有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文官制度与古代中国文官的差异及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