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   

          图一“通途”                                           图二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写出材料二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结合材料二两图以及材料一,如何理解这句话:“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3)据材料三,苏格拉底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他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4)据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3 .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在收集到的下列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哪一件更能印证活动主题,请说明理由。

(2)为更深入的进行探究,搜集到如下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
序号类别内容
日记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书籍《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电影《创业》(以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


(3)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

王进喜大事记

1923108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
童年时期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10岁就进山给地主放牛
1949年一1950玉门解放后,他通过考试在玉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4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10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国没油烧而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感慨道: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3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他主动请缨,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达大庆,之后与工友们日夜奋战,甚至跳入泥装池控制井喷,被誊为“铁人”
19694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 “铁人王进喜”随着“大庆油田”的名字传遍中国和世界
19701115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
2024-03-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世界各地800多万件的文物和图书珍品。早期的英国国家博物馆倾向于收集,汉斯·斯隆伯爵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9575件,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18世纪至19世纪,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藏品主要来自希腊、埃及、印度、中国等。埃及文物有7万多件,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文物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西周的康侯簋、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等,还有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从圆明园中抢劫盗窃的文物,1856年到1932年间,“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掠走的大量敦煌画卷及经卷等。

材料二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奇珍异宝尽聚于此。辛亥革命胜利后,故宫收归国有,1914年成立古物陈列所。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安全,择其精要装箱南迁于南京。1937年,南迁文物不得不继续迁徙,又历尽艰险,辗转迁徙至四川。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通过“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等措施得到了新生。

——材料均摘编自《360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故宫博物院及其文物经历曲折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文物的价值。
6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下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三: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各自地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   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2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2021-05-1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   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图片体现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四: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对于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意义。



图①春秋时期


图②唐朝


图③元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职责。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图③制度的设立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之设,实为良法。臣愚拟请依照同文馆之例,于上海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邻郡14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教习……三五年后,有此读书明理之人精通番语,凡通商、督府衙门及海关监督应添设翻译官,承办洋务,即于馆中遴选承充……

——李鸿章《请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折》(1863年3月)

材料二 江苏南通城市剪影


材料三 南通人张謇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


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是在什么背景下请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的?这所学校有什么特点?起到了那些重要作用?
(2)以上两幅图反映了南通的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张謇在19世纪末兴办实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9-05-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静仁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