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危机经常不请自来——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后,人类社会似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困扰。

重大经济危机概况
1825年英国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从货币危机开始后,股票大跌,银行纷纷倒闭,大量工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英国政府采取呼应机器制造商的要求,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采用凯恩斯主义来应对。1933年开始扩军备战,1938年爆发世界大战,直到战后恢复,出现了所谓战争景气,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得以扩大延伸,盛行了40年。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立即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递减5%。接着,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石油禁运导致原油供应不足,油价从每桶3美元猛涨至12美元,使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扫过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产生“滚雪球”效应,已经从房地产业蔓延至银行、股市、油价。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剧烈的震荡和下跌,进而威胁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

——摘编自范帅邦《经济危机的迷雾》


根据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经济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 . 丝绸之路对中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分为陆地和海上两条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线与南线。南方丝绸之路始于春秋末期。下列表格为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信息。

南方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唐朝两宋
路线从今天广东东南到东南亚和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纷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共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康价格,是它用来摧轰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子以分析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3 . 明朝中后期和中世纪中晚期的法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狂欢”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规定,庶民“男女衣服,不得僭用金绣、锦绮、纻丝、绫罗,止许用绸、绢、 素纱……首饰、钗、镯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然而明中叶以后,“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按照明制,官民使用金银器是违法的。故明初民间器用多为陶瓦器。但到明代中后期,民间器用多改为翠白瓷器及金银器。类似现象在饮食、舆马、居舍等方面也广泛存在。

——摘编自常建华《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等

明初,政府对人口的流动严密控制,禁止游惰。中期以后,大众化的旅游遂成一时风尚。下表为晚明游逸之风概况。

类别情况
官绅往往以官事为苦,沉湎曲糵(代指酒)和游历山水。
士人喜游历,形成职业的游客山人群体。明代以前,山人多指与世无争的隐士高人,而明代的山人往往依附于达官显贵以求荣华富贵,故深为时人鄙视。
农民农村人口逐渐分化,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工商业者、官宦之家的仆人、官衙的仆从等,从而成为城市平民的一部分,从而有了更多的可供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而留在乡村的农民,可以借助民间的节日,外出或在附近旅游。
工商业者为求利往往遍游四方,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
妇女往往不讲内职,即便是市井贫贱家庭的妇女,亦是百事不为,群集讲话,衣服是尚,口腹为恣,好游玩耍成风。

——摘编自陈宝良《狂欢时代:生活在明朝》等

材料二   中世纪中晚期,狂欢文化及相关仪式、活动为法国所有阶层、性别和年龄的人所共享。上层贵族十分钟爱并支持各种狂欢游戏,也不惮于公开参与大众的狂欢。法国宫廷历来有举行和参加各种狂欢游戏的传统。1393年,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和若干高级贵族在一场宫廷婚礼中举行了一场吵闹游戏:他们化装成浑身是毛的野蛮人,一边不知所云地嚎叫,一边挥舞着狼牙棒,“像魔鬼一样”疯狂地舞蹈。在基督教大斋节来临之前的狂欢节期间,人们大快朵颐、佩戴面具、身着奇装异服,暂时抛弃世俗身份和等级地位差异与各种繁琐严厉的束缚,尽情欢乐,享受禁欲生活主导下的短暂快乐。在许多地方,狂欢游行是属于驱逐群体恐惧和寻求神灵保护的宗教仪式,也是处理某些特定群体事务尤其是违反群体利益事务的手段,因此具有地方自治和加强群体内部凝聚力的意义。

——摘编自唐运冠《法国中世纪晚期的狂欢文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与中世纪中晚期法国社会“狂欢”现象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法两国“狂欢”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3-03-09更新 | 550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宗教告诉人们,当地的道德和法律条规都是神祇授意的,宣称地球上的统治者们都是受神的指派,并受神保护的,出于感激几乎每个国家都会与祭司分享它的领土和税收。尽管教会为国家效力,但它声称自己高于所有的国家之上。这个宏伟的梦想,在民族主义、怀疑主义和脆弱人性的攻击下支离破碎。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人们日益意识到这一点,则进一步损害了对宗教的信仰。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材料二   下表为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观点

领域马丁·路德加尔文
个人与社会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认为一切职业都是有价值的,符合上帝道义的强调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
经济方面倾向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农业、手工业,最后才是商业在财富观念上,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
政治方面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世俗领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领域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但对于不义的世俗权力,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2)对比马丁·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根据材料二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
5 .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1920年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314.1368
煤(十万吨)29087644
原油(万吨)9103902140
钢(万吨)42219592.7
棉织品(亿米)25.31.226.94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