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5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3 . 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一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

——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变化过程,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

——《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的影响,列举人民币作为“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提升的表现。

材料三电子商务风靡全球,表现在金融上,就是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和网上外汇买卖等为标志的数字金融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不断进行购并和重组,形成跨国大型金融集团之趋势日益明显,合并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业务于一身,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

——摘编自来绵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揭示现今的国际金融存在的风险。
4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英国本土人口分布状态


        约1700年                                             1911年

1600年,英格兰和威尔斯可能有五百万居民;1650年左右有五百五十万,1700年有六百万,1750年有六百五十万。因此,在一百五十年内,人口勉强增加了一百五十万人。在以后五十年中,即从1750至1801年,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万。它的增长率较前一时期增至四倍。

——据保尔·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


请指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5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三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地理上的发现”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什么?它给英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中央巡视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皇帝为特定目的派出使者巡视地方并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摘编自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经历了一个草创、发展完善和逐步败坏的过程。洪武朝是巡按制度的草创阶段,七品御史巡按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这种以卑临尊的特殊体制较好地完成了监察使命。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明朝统治者总是不断削减地方官的权力,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巡按“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仅凭独专举劾就足以使地方官匍匐其脚下,以致巡按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明代统治者对巡按侵权既没有相应办法防范于前,更没有得力措施制约于后,巡按御史的腐败几乎无法避免。

——摘编自王世华《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共中央以及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可以向所辖地区、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全会正式提出巡视制度,由中共中央选派部级干部开展巡视,并将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于11月成立中央巡视组,取代之前成立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表明派出巡视组的主体不是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推动了巡视工作的发展。

——摘编自邢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巡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御史巡按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作用。
2024-01-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才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依据。

材料二:2011年,在广东汕头进行了古沉船“南澳Ⅰ号”的水下考古发掘。在现场,权威专家指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早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主要的商品是漳州窑生产的瓷器。”在初步发掘中,出水的文物包括:以福建漳州窑为主的瓷器及一些景德镇和广东潮州窑的瓷器,其中瓷器画有体现中国文化的双鲤鱼图案;还有大量铜钱,这样的物件在之前的中国古代沉船考古中曾多次发现,甚至在非洲、印度洋两岸都曾发现过中国古代的货币。

——摘编自孙欣欣《古沉船或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基本线路。参与考古发掘的团队并未确证该沉船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请根据发掘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并为后续研究该学术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三: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1-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农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二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图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              图2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材料三   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表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2008年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2年北京、张家口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国近代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谈谈对取得上述成就的认识。
9 . 统计表中的历史

1970—1990 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统计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项目​​国          
德国(联邦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1910 年原产油量11.30.127.90.3
钢产量3.313.126.56.53.40.009
​1937 年原产油量28.50.5172.90.4
钢产量17.719.851.413.27.95.8
​1950 年原产油量37.91.1266.70.10.3
钢产量27.312.187.816.68.74.8
​1970 年原产油量3537.5475.30.12.30.8
钢产量11645.0119.328.323.893.3
​1990 年原产油量5533.6371.0883.00.5
钢产量15438.489.716.519.0110.3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编制


问题:
(1)原油和钢作为各国经济的重要指标大约始于哪个时期?
(2)1910 年至 1937 年,世界各国的钢产量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可以印证什么历史现象?
(3)1970 年至 1990 年美国、苏联原油和钢铁产量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为什么?
2023-01-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探寻图表中的世界发展历程

材料一   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工业革命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对比16世纪前后主要新航路的开辟,概括 15﹣17 世纪其他航路开辟的特点,简述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3)阅读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2023-08-06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