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按照条约列强在天津、塘沽、唐山、山海关等12处驻扎军队;小站的练兵教员不准驻扎在天津附近,于是移至保定

1903年

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进行军事训练;8月,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

1911年

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清末民初,保定东关外唯一的大学堂就是保定陆军军官学堂

——摘编自《保定军校纪念馆解说词》

材料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决定创办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6年举行了开学典礼,不久,国民党军队偷袭瓦窑堡,红大迁到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坚决废止教条主义,引导广大学员紧密联系实际。抗大的这种作风,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对抗大学生说:同志们要准备吃苦,只有吃苦,才能革命。我们的学校是研究革命道理的学校,是研究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大学。我们的理想很大,要解放全中国。这样的大学,过去是没有的,世界上也是没有的。

——摘编自毛泽东《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保定军官学校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创办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军政大学的建校宗旨并谈谈你对“抗大精神”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观,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华夷共祖”“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是一部华夏文化与蛮夷戎狄的文化不断融合,华夏集团不断吸收消化蛮夷戎狄,使蛮夷戎狄不断进入华夏集团从而使中国和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历史。“华夷”虽有二元的含义,但“华夷”本身即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先秦时期华夏族被简称为“华”,“华”之外的民族群体在很多情况下被泛称为“蛮夷戎狄”,两者共同生存发展于夏商周疆域之内。“蛮夷戎狄”仅仅是一种文化分类,并没有民族歧视含义。

——摘编自王柯《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材料二   司马迁创造性地表达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唐太宗提出了“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观点,还打破“华夷”界限,认为:“自舌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爱之如一”的思想就是“华夷一体”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三   王文光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其产生的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段超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不仅推动了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举例说明“华夷共祖”和“华夷一体”。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两位学者对古代华夷观的共同认识,并说说如果要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还有哪些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华夷观的时代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坚定不移,党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创立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百年风雨兼程,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百年艰苦卓绝,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顽强战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百年开拓进取,党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新、自我提升,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正带领人民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

材料二   去年12月,联动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通车。这条全部采用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的铁路,一头对接着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另一头承载着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美好愿景,冲破了老挝内陆、多山的地形桎梏,有望为当地开辟一条拉动经济的通途大道。

2022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周年。正如呼啸前行的中老铁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9年来,正驶上共同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科成特住房基建工程项目实现总体移交、印尼雅万高铁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精准合龙、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中巴经济走廊首个电网项目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一系列优质项目与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


(1)百年党史为党带领人民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提供了宝贵经验。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的原因。
(3)“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不断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请你列举两条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国理念或中国主张。
2023-07-04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3-06-30更新 | 320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023-06-30更新 | 3956次组卷 | 28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巴黎、伦敦、纽约、鲁尔的银行家和工厂主丧失了他们在俄国的工厂、投资,失去了俄国这个大市场。这引起了相关国家的不满,法国克里孟梭在议会里鼓吹“要在布尔什维主义周围装上铁幕,以防止它破坏文明的欧洲”。19183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该事件“在协约国的军事策划者看来,正当德军在西线发起最后一次强大攻势的时候,在东线对德国的一切军事抵抗却发生全面的崩溃,则无异是一场灾难。”

19183月至11月,协约国军队先后在苏俄北方和南方港口登陆,直接进行武装干涉。12月,英国海军进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威胁到彼得格勒的安全。在苏俄红军的英勇抵抗下,1920年初,协约国第一次武装干涉遭到失败。协约国还利用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和周边小国,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武装进攻,也终归失败。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意义。
2023-06-21更新 | 10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以来农书整理变化的特点。
2023-06-21更新 | 140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3-06-21更新 | 102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