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展品(部分)   

AB
海昏侯墓出土玉印。“大刘”之“大”,“大”应读“太”,源自刘贺始封海昏侯国“太祖”之号。《汉书》记载有豫章郡十八县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部分(孔子、颜回像)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CD
万贯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黄金器物总数达478件,土饼金385枚。青铜器、玉器、漆器、衣物丝织品等。异域风光文物。如具西域文化特色的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

注:海昏侯刘贺为汉武帝之孙。

——根据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信息整理

材料二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非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思想和中外交流等方面有何史料价值?
(2)基于材料二,有人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有违历史史实”。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2023-04-14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随军远征的167位专家学者对埃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随后诞生的埃及学相比古典研究更加重视考古学资料的获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明源自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应从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人们不相信在这之前还存在过《荷马史诗》所描述的高度文明。1873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在土耳其找到了特洛伊城遗址。三年之后,谢里曼又在希腊发掘出5座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古墓。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古代文明被统称为“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突然消亡,其原因至今仍是一团迷雾。谢里曼把大量出土文物先是带到他在雅典的住所,后赠给了柏林博物馆,二战后这些文物运到了莫斯科。

——摘编自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古希腊文明2500年》

材料二   海斯、穆恩、韦兰所著《世界史》目录如下图:

第一编文明的开端第六编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十编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1渔猎时代18中世纪的生活34动荡中的欧洲
2农业时代19中世纪的政府35英国的改革
3近东的艺术和帝国20中世纪的文化36英帝国的改革
4远东和远西第七编欧洲的扩张37美国的扩张和统一
第二编希腊城邦的古典文明21十字军38意大利的解放和统一
5希腊城邦的兴起22古代文艺的复兴39德意志的统一
6波斯战争和雅典人的胜利23新的发明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7希腊的扩张和亚历山大的征服24远方探险和贸易41东欧
第三编罗马帝国内的古典文明第八编欧洲国家和教会中的动乱第十一编白种人的负担
8罗马城邦的兴起25专制政体的复活42东方和西方
9罗马共和国的得失26新教起义43非洲的征服
10罗马帝国和希腊—罗马文明27荷兰、英国对专制政体的攻击第十二编近代文明在考验中
第四编远东的古典时代28大陆上专制政体的盛行44国际无政府状态
11印度及其圣人第九编今日文明的革命基础45第一次世界大战
12中国及其智者29美国革命46新地图和新法律
第五编从古典文明过渡到基督教文明30思想革命47战后问题,远东和近东
13回顾与前瞻31法国革命48国际联盟和国际法庭
14基督教在罗马帝国32拉丁美洲革命49和平的岁月
15来自北方的蛮族33工业革命50危机的年头
16来自东方的侵略者51第二次世界大战
17黑暗时代

——[美]海斯(C.J.Hayes)、穆恩(P.T.Moon)、韦兰(J.W.Wayland)《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谢里曼发现迈锡尼文明的历史条件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撰写一部与材料二观点不同的世界史目录并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2024-05-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3 . 唐朝的对外交往
序号史料史料简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记载了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得到唐太宗非同寻常的对待和传入中国的过程
《客使图》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画中有三个迎接外国来宾的鸿胪寺官员,另外还有着装各异的高丽、大食等地的使节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描绘了唐朝前期十分流行的以快速、热烈、刚健为特色的中亚胡旋舞,舞者扬臂急速旋转,舞姿非常优美
武则天诏令《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
何家村窖藏文物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陶瓮中,有中亚粟特的金银带把杯、西亚兽首玛瑙角杯、萨珊(今伊朗)凸圈纹玻璃杯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诗作,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意为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唐国史补》的记载《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书中记载来华的师子国(斯里兰卡)船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集宝货”
波斯银币1955年洛阳北邙唐墓出土两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均为不规则圆形,正面为波斯萨珊王半身像,像外有连珠一周
(1)将材料中的史料按类型分类,并写出每类史料的序号。
(2)利用材料中的史料进行互证,并写出所得出的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结论。
2023-04-29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曾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迄今出土文物一万余件,以下是其中部分文物: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论语》《易经》《礼记》《孝经》《诗经》《春秋》等。还有一封刘贺给对汉宣帝的信,用语恭敬,表示自己愿为人臣。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镜匣背面彩绘漆书孔子及其弟子画传,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孔子形像。
◇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植物遗存;还有来自青藏东部边缘地带的虫草。
◇种类繁多的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金饼上有“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样;约200万枚十余吨五铢铜钱,堆高1.35米。
◇玉器500余件,多为和田玉,雕刻工艺精湛。其中刘贺玉印被有的学者解读为“鸱钮”或“鹰纽”,是猛禽象征,表达效忠朝廷、做国之屏藩之态度。
◇各种金银技法加工的车马器,包括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文物所反映的西汉时期的社会状况。
(2)海昏侯刘贺做过皇帝,在位27天。史载因其荒淫不孝、失帝王礼仪、罪过千余,最终被废为庶人。据以上考古发现,你是否认同上述记载?说明理由。
5 . 重大的考古发现往往给学术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1956年“滇王之印"(图1).2020年“滇国相印”(图2)的发现与古滇国的重现.就是典型的案例。它们可以证明西汉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既不同于内地,亦有别于其他“藩邦”,具有鲜明的西南边疆区域特色。这说明
A.汉代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治理
B.印章文物与史料记载相得益彰
C.汉代西南边疆历史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D.四川成为汉朝的一部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022-05-2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 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对发现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织锦绚丽的色彩、激扬的文字和祥瑞的意蕴,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它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出土五星织锦的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五星织锦护臂由皇家官府(织室)专门织造的,最终却出现在西域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摘编自《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小记》

材料二: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著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这种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均还属于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的。……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与王朝国家相比,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更加统一与完整。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国际法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作为欧洲区域法诞生,且与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并存。随着欧洲国家的武力和殖民扩展,欧洲的国际法扩展到全世界,其他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随之消亡。20世纪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普适性要素不断增加,成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唯一国际法律规则,国际法共同体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蜀锦织造的劳作方式、工具与地位。并以民族关系视野下的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阐述汉朝“西域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的原因和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路径和表现。
(3)阅读材料三,概括国际法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阐述二战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的重要成果。
2024-01-2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典籍中记载汴宋地区岁贡

州郡《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唐六典》
汴州陈留郡绢二十匹绢二十匹
宋州睢阳郡绢十匹绢十匹

——戚文闯《论隋唐大运河对汴宋地区的影响》

材料三唐代产绢之地甚多,但列为一等的就只有宋、毫两州。

——《唐六典》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

——杜甫《遣怀》

1996年,在永城侯岭隋唐运河故道内发现一艘唐代木船和一批唐代遗物。木船为货船,长约25米,分为33个船舱,出土遗物67件。后来陆续征集到了一批隋唐运河故道内出土的遗物,包括定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十几个窑系的瓷器。2007年7月,商丘市文物局对隋唐运河商丘段开展考古勘探调查工作,探明商丘段全长199.7公里,河床宽约50至150米余。

——郑清森《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州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能否用来佐证宋州在唐代全国的经济地位?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各类史料对印证宋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具有怎样的价值?
2023-04-30更新 | 36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前后共铸五次半两钱,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所铸半两依次为榆荚半两、八铢半两、五分钱、四铢半两。汉朝半两钱按版别大致上分为六种。因错范戏制还出现了少数“半半”钱和“两两”钱。


          

1相关参数:径2.4厘米,穿1厘米,重2克,右两左半,红斑绿锈,锈色自然,字迹清晰规整,符合四铢半两的形制。

2相关参数:径2.7厘米,穿0.8厘米,重3克,右两左半,红斑绿锈,锈色入骨,字迹可识,符合四铢半两形制。

——摘编自安平《汉传形四铢半两二品》

材料二     在中亚的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发现最早的圆形方孔钱是汉代的半两钱,数量极少;五铢钱的出土量非常大,仅在新疆和田买力克阿瓦提遗址,就曾一次出土45公斤的五铢钱。自汉至明,历代中原王朝的钱币在新疆都有出土,范围之广,种类之全,跟中原地区基本上没有差异。中原陷入割据、战乱的时期,中亚地区也自己铸造钱币。如龟兹国铸造的小铜钱,就是采用范铸技术铸造的方孔钱。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在自铸的货币中,保留了圆形方孔的形制以及重量单位“铢”。如高昌国的高昌吉利,回鹘汗国的回鹘钱、日月光金钱,突骑施汗国的突骑施钱以及昭武九姓的各式粟特文钱,钱币上的铭文或铸汉字,或铸当地民族文字,也有汉字和当地民族文字合璧的,但它们的形制都是圆形方孔。

——摘编自王永生《丝绸之路上的圆形方孔钱——兼论五铢、开元通宝的国际货币属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半两钱制作和发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出土大量圆形方孔钱可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人类社会变化的路径复杂多样。

材料一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史实,从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说明。

材料二 文物:漆盒

秦“蕃禺”漆盒盖(如图),为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禺”二字烙印。“蕃禺”即番禺(今广州),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所在,这是“蕃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



(2)该文物可以用来印证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三



①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记录了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分别指出材料三中①②史料的类型,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变革的哪些史实。

材料四   某班同学开展了“颐和园史迹寻踪”的历史考察活动,围绕其耕织图景区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问题的研讨。

南宋楼璹绘制了反映当时南方农桑生产全过程的《耕织图》,元、明、清皆以此为范本。



图1 雍正《耕织图》——耕             图2 乾隆《棉花图》瓷册——纺线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

乾隆《棉花图》共16幅,每图附有文字说明,系统介绍了从棉花种植到制成棉布的过程。乾隆特为每幅图题诗一首,后以木版、石刻、烧制瓷书等方式颁行天下。


(4)图1中的农具是产生于隋唐时期的_____,图2则可追溯到元朝对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耕织图》历史价值的认识。

材料五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六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5)材料五、六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2021-05-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广义上讲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为了研究丝绸之路上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和繁荣辉煌,某研究小组找到了一张《丝绸之路示意图》和以下出土的文物,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内容:
①研究“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②研究“陆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③研究“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④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A.甘肃地区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B.东汉巴郡太守墓前的有翼石兽。有翼石首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然后传播到北非、中亚、南亚等地。我国现发现的有翼石首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

   

C.巴泽蕾克文化(主要分布于今俄罗斯、蒙古国)“国王墓”出土的中国范地制作的凤鸟纹织锦

   

D.在越南南部出土的青花瓷(效果图)

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丝绸之路开辟和畅通的原因,搜集了以下资料

公元前4世纪①亚历山大:“如果我们想守住亚洲……就必须对这些人表现足够的仁慈,他们的忠诚才能使我们的帝国长久”。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公元前2世纪②(张骞)使月氏……斯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史记》

公元1世纪③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从我们帝国取走1亿赛斯透司(古罗马货币),这就是我国男子和妇女为奢侈品付出的代价。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公元7世纪④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⑤(隋炀帝)至燕支山……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资治通鉴》

公元7世纪⑥南北异学,是非纷纠……欲穷香象之文。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公元8世纪⑦蹈礼乐,袭衣冠……强学不倦,问道未终。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铭

公元13世纪⑧南宋政府每年总收入不过四千万贯,市帕收入竟占1/20

——王应麟《玉海》

公元13世纪⑨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2)利用以上资料,对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进行解释。
2024-06-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