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材料一     

乐部名称存在时间内容顺序说明
武德“九部乐”武德元年(619年)至贞观十一年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武德初因隋旧制
贞观“八部乐”贞观十一年至
贞观十四年
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
贞观“十部乐”贞观十六年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贞观十六年一月加奏“高昌伎”

唐朝“十部乐”,除燕乐和清乐外,大多在南北朝已传入中原地区。燕乐,又称宴乐,在继承西汉乐府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宋朝人著作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为护佑大唐江山社稷,燕乐对统治者歌功颂德;清商乐来自民间舞蹈,用来供宴者享乐。“礼毕”者,出自晋太尉庚亮家,亮毕,伎追思亮,因假为其面,象其容。《旧唐书》卷二十九记载:“西魏与高昌通,始有高昌伎。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大学统一用教会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作为教学语言,一般分为神学、文学、法学、医学四个学院,神学院被放在首要位置。获得教宗的特许令以及相应的权利,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建校前提,大学教师大多是传教士或基督徒,为教会和国家培养服务人才。

近代以来,欧洲一些国家形成不同的国民教育管理体制。如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存至今的国民教育体制,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欧洲大学的课程既注重古典学科,更重视实用学科,大学设有许多科学实验室,以及工程、教育、采矿、测量、林业、工业设计、农学等专科学位。英国、法国、德国的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18世纪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人数只有400人左右,1861年为1200人。在欧洲一些高校中产阶级子弟人数增多,上层家庭子弟的人数日益减少。

(1)阅读材料一,归纳唐朝“十部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近代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及重要作用。
2024-01-0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唯物史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关于“社会改造问题”的争论。1919年7月,《每周评论》发表了胡适撰写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宣传实用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普遍性,认为唯物史观不适合中国国情;以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说,反对社会革命论,宣扬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主义。同年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并不矛盾,提倡阶级竞争说。“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经济问题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解决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等便迎刃而解。

材料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底,全国有近9亿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500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关于“社会改造问题”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概述这一争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简要评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4-01-0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3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孟子》中讲:“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荀子》说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材料二     

《唐律疏议》规定“五刑”即笞、杖、徒、流、死。笞者,击也,又训为耻。徒者,奴也,盖奴辱之。规定的十大恶行,不孝为其中之一,责骂父母者以谋杀论处,父母身故密不举哀的判处流刑;唐太宗作《帝范》,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唐朝有很多士人编撰家训,如王方庆作《王氏训诫》,柳玭作《戒子孙》等,家训重“忠孝”教育;《新唐书·柳公绰传》中说“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宰相崔祐甫曾云:“能君之德,靖人于教化,教化之兴,始于家庭,延于邦国,事之体大。”

宋朝编的《宋刑统》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天圣令》以唐令为蓝本。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明朝制定《大明律》,以唐律为蓝本,司法重视“例”,修订《问刑条例》;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清朝沿袭明律,制定《大清律例》,乡约也延续明朝模式。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孟子与荀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唐朝至清朝前期法律与教化的演进,并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01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4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材料三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5 . 历史变革中的西方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一场阳春白雪的高雅运动,那么宗教改革就是一场下里巴人的平民运动,它在日耳曼人文化圈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伸张人性的权利,倡导一种感性意义上的解放,那么宗教改革运动则是要重振信仰的权威,用一种真诚的宗教态度来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虚伪和堕落。……正是由于宗教改革的这些后果,欧洲才走出了中世纪文化的低谷,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西方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真正开端。

——赵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材料二   牛顿的宇宙理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制度同样有效。人们期望用理性思想改变整个世界。……希望用纯粹的理性分析来审视人类,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指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乃是一种精神上的安宁,这种安宁来自人人都感到安全;为了使人们享有这种自由,政府必须能使任何公民不必惧怕任何别的公民。”

材料四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西方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真正开端。”这句话的理解。
(2)指出材料二中“牛顿的宇宙理论”出现的背景。并概括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指什么?就“享有自由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谈谈你的看法。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2023-04-14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建筑

材料一我国古代院落采用封闭式结构,家居院落为四合院……在中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于主要建筑两侧布置若干层次的建筑,组合成较封闭式的院落……像四合院这种封闭建筑体系中,朝南的正屋总是一家之长来居住,其他人只能按次序居住厢房等人居环境较差的房间。

——摘自贾西沙《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建筑遗存(部分)

遗存简介
直道遗址秦朝修建,南起咸阳,北抵九原郡。现存遗址包括内蒙古段、甘肃段和陕西段
洛阳含嘉仓遗址始建于隋,唐朝开始大规模存粮,成为国家大型粮仓。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窖保存有约50万斤碳化谷物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唐朝皇帝在此举行大朝会、册封、改元、受贡等活动。遗址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和殿前广场等,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
卢沟桥金朝始建,位于金中都西南,横跨永定河,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朱子社仓初建于南宋,是朱熹首创的一个民办社仓。社仓二门内即为粮仓,可供存粮六七十万斤
后英房住宅遗址从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遗址所反映的院落布局,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
北京故宫明清皇帝在此居住和处理政务
福建土楼成熟于明清时期。其中的三堂式土楼,下堂为出入口,中堂用于家族聚会、迎宾待客,上堂供奉祖先牌位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院落建筑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任选2个视角,简述中国古代建筑遗存对历史研究的作用。要求:每个视角至少选择两个建筑遗存进行说明。
2023-01-12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较量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上,与会各国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配额展开了较量。该基金总额预计为80亿美元,各国的基金配额与该国可以得到的资金援助额度有关,它还以投票权比重的形式体现了该国在该组织中的话语权。

美国代表怀特认为美国配额应为29亿美元左右;英国(包括其殖民地)大概为14.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应是苏联和中国。美、英两国都将苏联代表团视为“最重要的代表团之一”。由于法国被占领,怀特说:“我可不在乎法国的排名。”

苏联人成功地扩大了本国的基金配额,主张对于那些国土遭遇敌国占领的国家(如法国),在保留其原有基金配额的同时,减少其25%的认缴资金。

法国人表示,他们将“支持所有有利于被占领国的提议”。当法国代表对法国的配额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表示不满时,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直言相告:美国、英国、苏联以及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四大国”,而法国则不在其列。

埃及人想要得到国际稳定基金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职位(最终却没有得到这个职位)。

新西兰代表团对本国5000万美元的配额表示不满,澳大利亚也表达了同样的不满。

——摘编自埃里克罗威《布雷顿森林中的角力》


(1)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国的主张可以分为哪几类?归纳每类的主张。
(2)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严厉指责“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霸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要求:首先分析材料中观点产生的原因,然后一分为二地阐述对观点的看法,最后提出总体认识。
2023-01-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交通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一五”计划中第5章谈了“运输和邮电”工作;在具体任务中,第5条这样表述交通工作: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的运输,扩大公路、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建设。第6条谈到对个体运输业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逐步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对私营运输业的改造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利用、限制、改造”等政策,使它们分别走上联合经营和互助合作的道路。

——摘自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材料二《3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一文中介绍的百姓交通工具变迁如下表:

时间交通工具
20世纪80年代
我哥哥上高中那年,托人买了一辆环球牌自行车,需要购车票。那
时候农村女孩结婚,几大件就包括自行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摩托车进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或赶新潮的农民家庭,农村青年结婚流行的新几大件,包括摩托车。石家庄市区不仅有公交车,而且出现了出租车。
进入21新世纪一个是火车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的开通,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另一个是飞机日益成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选择。在城市,私家车、电动自行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节假日全家开车在附近旅游,也成为风尚。

(1)为什么“一五”计划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百姓交通工具的变迁。要求:概括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分析原因和作用,阐述总体认识。
2023-01-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各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材料一



(1)观察上图,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2)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清朝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并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3)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0 . 食物与货币

材料一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三座西汉初年的墓,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及其妻子、儿子。出土大量文物,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

辛追(轪侯妻子)墓出土物五谷及豆类11袋,有稻、小麦、赤豆等。出土野鸡、野鸭、鹤、等禽骨;兔、牛、绵羊、等兽骨;鲫鱼、鲤鱼、鳜鱼等鱼骨。出土杨梅、梨、枣、橘、等标本。出土藕片汤和白菜、葱、等多种菜籽。出土釜、甑、鼎等炊具,可煮、蒸、烤、炸等;调味品十余种,五味俱全。出土精美漆器的盘、鼎、盒等餐具和锺、钫、壶、勺、樽等酒具。

出土722支遣册(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中有350支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可与出土的食物、器物相印证,既有符合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美味。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强调饮食疗法,药酒酿坊等。


(1)上述材料出土文物中涉及了哪些类型的史料,举例说明。并依据材料概括西汉初年贵族的饮食特点。

材料二


从左到右:耸肩尖足空首布(春秋·晋)、梁充釿五十当锊(战国·魏)、(宋子)十二朱三孔布(战国·赵)、蚁鼻钱(战国·楚)、齐建邦囗缶化刀币(战国·齐)、秦半两(秦)、卢金(战国·楚)


(2)指出材料二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始,益州豪民十余户连作交子……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交子的特点。

材料四   20207月,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亚投行已经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亚投行从最初的倡议到最终的落实,历时27个月、800多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116日终于正式开张.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亚投行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亚投行的成立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3-01-0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