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的理论基点,是认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尽管吴先生未做明确论述,但仍能从其诸多行文中感受到整体世界史观富含的内在逻辑。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整体世界”涵义非常明确,即人类各阶段社群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整体化;它是开放的,即每代人都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其二、各个阶段的“世界”都呈整体化趋向,历史是“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逐步成为全世界历史的。其三、整体内部是不平衡的、呈现差异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别;整体各部分间的联系,也有疏密和强度差异,即使20世纪的整体化世界。内部格局也不断演变……

——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20世纪下半叶(二战后)的“整体化世界”与“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1756年出版的米拉波所著《人类之友》中提及,之后“文明”一词得到广泛使用。米拉波表明他创造“文明”这个概念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殖民相遇以及带来的社会秩序和人口改变问题。19世纪中叶以前“文明”概念解释了资本主义领导者如何需要被视为世界每个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合法领导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明”概念被热情地采用,在国外按照种族和族裔对各民族划分等级。19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文明”概念继续强调自由与进步,更是作为欧洲意识形态的代名词。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人对“文明”进行反思,“文明”概念的不足日益凸显。需要将倡导社会平等、重视平民和地方的作用、反思种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批评文明等级观等因素考虑进当今“文明”概念的解释之中。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1756年以来的“文明”概念:世界历史框架下的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8世纪以来世界‘文明’概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08-26更新 | 265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发生在1921年的部分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相关内容
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新文学的倡导者和实验者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等是该组织的主要成员,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新的文学试验。
4月6日厦门大学成立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厦门大学创办的目的是: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指导社会。
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对外宣言中孙中山表示:“列强及其人民依条约契约及成例,正当取得之合法权利当尊重之。”对国内天然资源的开发则实行“开放门户主义,欢迎外国之资本及技术”。希望各国承认广州政府“为中华民国唯一之政府”。
5月19日唐山地区饿殍遍地据《申报》报道,春天以来,北方持续干旱,饥荒愈发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至5月中旬为止,儿童死于饥饿者已达12,377人,被贩卖5057人。人价低廉,每一儿童最少只一元钱,最高价也不过50元而已。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关。此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由上海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目的在于发达劳动组合,使劳动有阶级的自觉,并建立起中国工人与外国工人们的密切关系。
10月仰韶遗址发掘工作开始4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以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即与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和中国学者袁复礼共同进行首次发掘。
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为改善国际地位,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派出一个由130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会议。16日,中国首席代表施肇基提出要求各国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及政治、行政上的独立等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23日,中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案,其后又提出山东问题,要求废止“二十一条”。在英、美两国的提议下,中、日代表于31日就山东问题开始会外谈判。
12月4日《阿Q正传》与读者见面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摘编自成勇编著《目击中国100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全面准确,表述成文。)
2021-05-16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099次组卷 | 85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