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607年,日本推古女皇派小野妹子等出使隋朝。小野妹子回国时,隋炀帝派裴世清陪送到日本,揭开了中日交往的新篇章。此后,日本频繁遣使来华。遣唐使每次来华,都送来100250名留学生和留学僧。同时将“五经”与诸子、史学等汉字书籍带到日本。公元646年,大化新政府成立以后,任命长期居留中国并熟知中国典章制度的高向玄理、僧旻为国博士,参与新政府的施政。日本政府制定了《大宝律令》,仿唐朝官制,称为“二官八省制”。在地方官制方面也大体仿照唐制,设国、郡和里三级。佛教于公元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派遣僧人留学唐朝,佛教许多宗派传入日本。律宗高僧鉴真也受邀去日本传经讲道。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日本汉文学和音韵学的发展。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日本,形成‘汉字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而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华夏文明东传日本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华夏文明的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夏文明东传日本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中海时代”的称谓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古代历史上那光芒四射的一幕,但将“地中海时代”代表人类文明的第一梯层,就完全忽视了与希腊、罗马文明同样璀璨的古代东方诸文明,忽视了人类古代文明多元化的历史实际,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概括。“地中海时代”所能代表的,充其量不过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梯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16世纪开始,“大西洋时代”到来了,以欧美为中心区的资本主义文明,确实以种种形式占有、流播和影响了整个世界,因而“大西洋时代”的命名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经过各种途径,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从而获得了讨论“太平洋时代”可能性的第一个前提。太平洋世纪或太平洋时代,不是短期或中期内容易实现的事,它应该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21世纪可能是这一时代的初期阶段。

——摘编自何芳川《关于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的提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中任选一个时代,并进行阐释。(紧扣材料信息,选取典型事例,表述成文,逻辑严谨,史实充分)
2022-11-27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4 . 中世纪之问:黑暗还是曙光

中世纪的欧洲,确实有诸多让后人觉得黑暗与蒙昧的地方,如宗教迫害、审判异端和火刑杀人。但同时,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有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知识积累、大学创立、宗教信仰、城市扩张、草坪文化、建筑雕刻、图画艺术、行会商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评价中世纪欧洲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材料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他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根据王朝都城的位置变迁、漕粮主要来源地的变化以及运河网络的发展,可将中国古代漕运系统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时期基本特征主要表现
先秦到西汉以长安为中心,以“关东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萌发以长安为中心,以黄河、渭河和漕渠为运,大规模从关东向关中漕运粮食物资,初步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漕运体系
东汉到隋唐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向“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蓬勃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使南北贯通,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全国运河网络和漕运体系随之建立起来
两宋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繁荣发展以汴京或临安为中心而建立起的漕运体系,形成一个严密而有效的供给系统,源源不断地将各地粮食物质输送到都城所在地,同时也将中国古代漕运发展推向巅峰时期
明清以北京为中心,以“江南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高度发展与终结阶段大运河的重新开通和海运航道的开辟使江南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中心联接在一起,最终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新漕运体系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动力来自于全民族每个成员的奋斗和不懈追求。在国家民族发展顺利时,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人们建功立业,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又激励着人们救亡图存。
仁义博厚"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既是传统规范,又是区别善恶的标准,它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处事所遵循的主流。"义"是仁的精神的延伸,是仁的具体化。"博"是仁的精神的扩展,表示博大的胸怀与宽容。"厚"是仁的精神的积淀,表示厚重、厚德、厚道。
爱国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艰辛而不屈,久经风雨而愈强。爱国必然要求统一,在中华民族历史中,自古就有大一统思想,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特质。
和合天下"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和"是和平、和解、和睦、和谐之意。在中国各个领域、各类学科中,都以"和"为主流,为最高境界。"和合"更是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中华民族与外民族的各种关系上,不仅是和谐,更是包容。不仅重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独特性,而且重视其融合性、统一性。

——摘编自夏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


上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种表现形式,就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明确某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价值、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又是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起码从先秦时期开始积累了引人入胜的茶文化,人们把饮茶与科学、道德、审美艺术、社会礼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茶既得以实现其实用价值,让人们得到物质上的享受,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又得以凝聚丰富的人文意义,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唐代刘贞亮曾概括出茶的“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的功能及于身体与心灵、人生与社会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邹明华《养生·修性·怡情·尊礼——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 英国人有300多年饮红茶的历史,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维多利亚时代的红茶文化影响着英国的各个阶层,涉及到科学、道德、审美,礼仪等范畴,其内涵极为丰富。从科学角度讲,茶有益于健康,它为英国的多酸性主食面包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多碱性的佐餐饮料,有利于民族传统食物结构的平衡。茶不仅可以陶冶性情,维护道德,并有利于家庭与社会伦理的进步。英国生活中的下午茶点与品茶园,是生活高度精雅化的表现,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和审美性,品茶的文化消费大于物质消费。在英国现代文明史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茶叶贸易与营销是英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消费主义经济方式最成功的例证。

——摘编自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


根据以上材料,从多维视角概括中英茶文化的共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2021-1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二)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进行课题探究,以下是他们收集整理的一部分信息:

依据该研究小组搜集的信息,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加以分析。要求:概括特征要多角度,分析要史实充分。
2021-05-05更新 | 55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10 . 近代西方经济

材料 从15世纪末起,英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圈地运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逐渐开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也开始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走向世界。从欧洲地区间的关系来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内部地区间的贸易开始不断繁荣起来。随着商业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展,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利用,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从欧洲与国际的关系来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抢掠异域食物的同时,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在那里培育改良,大量生产,最终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

——摘编自朱慧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从材料中概括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