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贡贸易即贡赐贸易,周边各国向中原王朝帝王进贡,中原王朝帝王回赐。这种贡赐关系并不是明朝首创,中国古已有之。明初实行海禁,严禁民间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明成祖即位后,虽然依旧坚持海禁,却公开地欢迎外国朝贡,周围藩属国纷纷赴京朝贡,宗主和藩属关系进入鼎盛时期。但在“怀柔远人”和“薄来厚往”的原则下,朝贡贸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弊病。且不说对其贡物以高于几倍的价值给予,而且朝贡使团时常哄抬货价。有鉴于此,明中后期,明政府开始对朝贡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首先是对入明朝贡的贡期、人数等方面做出规定,如日本,“贡期限十年,人不过百,舟不过三,馀不可许”,对朝贡贸易的限制趋严。

明末,“倭乱”日益严重,民间走私逐渐代替朝贡贸易,市舶司裁二存一,使原本已有所萎缩的朝贡贸易更加衰落。虽然明穆宗时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凭借大量白银的流入而发展起来,整个社会几乎处在奢侈享乐之中。而且在隆庆开禁的影响下,民间出海贸易益多,朝贡贸易遭到严重打击,其衰落加速,面临崩溃。朝贡贸易至此也成为一纸空文,难以为继。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2 .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告曾一度成为世界管窥“中国向哪里去”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商业广告曾被等同于欺骗、浪费、奢靡的“资本主义事物”。19796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这是《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反对意见则认为宁江机床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当年8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指出:“现行的沿用了多年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有很大的缺陷……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1985年前后,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国际饭店”顶楼,竖起了“东芝”的巨幅霓虹灯广告。此事被部分愤怒的市民形容为“鬼子进村”。为此,代表官方意见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刊文指出:“既然我们允许和欢迎外商贸易来往和做广告,既然国际饭店顶端是可以做广告的地段,那又为什么非不给人家做呢?”

——摘编自2006年黄升民、丁俊杰、刘英华主编的《中国广告图史》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历代王朝或政权,尽管没有一个以“中国”为国号,但却以“中国”(华夏)王朝和非“中国”王朝进行区分。最迟在西周时期,周王所在的“王畿”被称为“中国”,并形成了以周王为核心的“大一统”政治思想体系,主导着中华大地的历史走向,是实现“天下大同”这一最高理想境界的途径。春秋战国时期,有“中国”身份是诸侯争霸的有利条件,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中华”替代“中国”成为诸多政权博弈的旗帜,宋辽金时期“中国”再次成为各政权博弈的政治借口;建立北魏的鲜卑人、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将自己的王朝谱系写入黄帝谱系之中,都是为成为中华大地的“正统”王朝这一政治目的服务的。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远非“汉化”一词所能概括,也是“中国”认同得以形成的原因,多民族国家中国也因为中华大地上众多政权持续认同“中国”的存在而得以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个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

——摘编自裔昭印等著《西方妇女史》

材料二   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摘编自杜芳琴《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

有学者提出,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的不同之处,并论证该学者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政治报告见证了党与国家建设的历史,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新词语表(部分)。   

新词语分类举例说明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经济结构、宏观调控.信息化、产业结构……
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计划生育、改善民生小康水平.职业教育、老龄化、素质教育……
港澳台建设一国两制、香港特刚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通、港人治……
外交建设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家、干涉内政、发达国家、新安全观
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概括上述分类,任选一组,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定的主题进行论述。(明确列出所选分类,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2023-06-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第七中学、清华中学、天成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约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2022年春晚的舞蹈剧《只此青绿》把《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只此青绿》牢牢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它不只用纯艺术的方式舞绘千里江山,还在建党百年之际完美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央视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舞蹈剧(片段)

-----摘编自马季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及人民网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一类中国传统文化(或一个作品),先简要介绍该传统文化(或作品)再阐述其现代价值。(要求:选取的传统文化或作品明确、介绍抓住要旨、现代价值阐述合理并有理论升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08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是封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儒学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比如宋朝周敦颐、朱熹等人宣讲的“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学发展到明清阶段,又出现了一个和“宋明理学”同样重要的学术流派,叫作“明清实学”,其中最具特色的则是早期启蒙思想,陈鼓应、辛冠洁和葛荣晋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对此有充分的体现。该书的导论对这一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潮做了很好的概括:在土地制度上公开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经济思想上反对“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主张“工商皆本”;在政治上,猛烈抨击君权,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主张;在哲学上,阐发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在伦理道德上,抨击三纲五常。

——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完整、准确)
2022-05-06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九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押题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