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60年,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在讲演中说:“这个帝国(英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言中的历史我以很大精力来专门研究革命和革命的方法。我最感兴趣的人物是汉尼巴耳、克伦威尔、拿破仑、列宁、马志用(注: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重要人物)、甘地⋯⋯在研究了甘地的政策并以几个月的时间观察了它的效果之后,我开始看到,当这个政策得到一个强大的政治组织支持的时候,它就可能成为解决殖民地问题的办法。

正是在组织人民大会党的时候,黄金海岸的工人和青年人在政治上重新觉醒起来了。参加过1939年爆发的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回到了黄金海岸;在他们有机会拿自己的命运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加以比较之后,他们就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任何路线,只要能改善他们的处境,他们就准备采取。人们对英国直到当时为止所采取的殖民政策普遍感到不满,对于英国极力鼓励部落封建主义的间接统治政策尤其感到不满。……(我)力图使人民大会党成为实现人民意志和愿望的民主工具。1951年,我们通过自由选举取得政权。三年后,以及后来在1956年,全国人民又给予我们以同样的信任。(注:1957年,恩克鲁玛带领黄金海岸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改名加纳)

——【加纳】克瓦米恩克鲁玛《恩克鲁玛红序言》(1956年10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艾德礼的观点加以评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之后,就使用了从燕蓟地区俘虏去的许多汉族士人,如康默记、韩延徽、韩知谷等人,仿照汉制为辽国制定一些典章制度。西夏元昊仿效北宋政府的组织,建立了一整套官制、兵制。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元代多元文化体系内的交流影响,并不局限为先进文化影响落后文化的单向变动,而是蒙、汉、色目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涵化”。这些显然有利于蒙古、汉地⋯⋯吐蕃各自文化在多元刺激竞争中不断吸收外部有益营养而良性发展,最终成长为19世纪末中华民族和文化共同体的五大组成部分之一。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5-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

下图是浙江绍兴农民宋双泉的“记账本”,记录了他家的农业生产情况。

记账本最早的记账时间标注为“民国三十七年”,账本中有“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

1949年,粮食亩产为“上田200斤、沙田160斤”,“应缴农业税谷130.22斤”,并按亩产量的30%还田租。

1950年,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350斤”,“还田租190斤,共缴农业税稻谷309斤”。

1951年的账本显示,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430斤”,有关缴税一项,记的是“正缴农业税稻谷481斤”,并有“交来捐献飞机大炮谷75斤”。

1952年至1953年,粮食亩产上田都是450斤、沙田都是400斤,农业税率“每百斤14斤”,每年缴农业税稻谷293斤。

1954年,上田亩产450斤、沙田亩产400斤,但农业税率提高到了“每百斤17斤”,另有附加税25斤,他共缴稻谷356斤。账本还提到,19541122日,宋双泉购买公债两万元。同年12月初,他入股信用合作社20500元;1227日,储蓄存款15万元(定期三个月)。

1956年,账本显示,宋双泉所在地区1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10月,他家的牛车盘、水车、稻桶等农具,作价57.99元,转归合作社。同年,宋双泉家共赚工分1949.6分,按“每10164分”计,劳动报酬为320.45元;他家5口人,应得粮食为2114斤。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该农民的记账本是“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
2024-05-3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市井小报到革命先声:《苏报》

材料   《苏报》,从1896625日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内,至190377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共发行2570份,原件存世621份。其初期的主要栏目:首版为谕旨恭录、论说等;其后为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以及上海本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约占至三版半;第三版后半部分和第四版,主要登载各类商业性广告。

《苏报》发展历程及代表性文章或言论

时间主要负责人代表性文章或言论
第一阶段:18986月至9胡铁梅(18481899年),安徽桐城人,名璋,号铁梅,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娶日籍女子生驹悦为妻。生驹悦有一定文化素养,通中文并担任主编。《维新报揭论欧人图中国成谋及兴亚抑欧策》《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梁启超)》
《保国会二月二十七日第一集演说(康有为)》《文御史严参康有为折稿》
《创办时务报源委记(梁启超)》
《论中国宜多延日员为顾问教习以求速效》《复任父论西学书(黄遵楷致梁启超)》
第二阶段:1899年至1903年初陈范(18601913年)湖南衡山人,本为江西铅山知县。因教案落职移居上海。“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遂承办是报”。戊戌政变后,《苏报》转载了康有为在海外作为宣传喉舌的《清议报》《知新报》和《天南新报》上的主要文章,如《废立要闻汇志》《废立余闻二则》《建储私议》等,还对慈禧太后“己亥建储”一事进行反驳。
第三阶段:
19036月至
19037
章士钊于1903527日担任《苏报》主笔,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并因此结识了章太炎、张继、邹容,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以大量篇幅首先推荐邹容的《革命军》。《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
《序革命军》
《论革命军》
《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驳〈革命驳议〉》

——据王敏《苏报案前的〈苏报〉及相关史事考》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苏报》办刊期间言论基调的重大转变。
2024-05-3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世界的唐朝法律

原则、制度和内容方面的规定

唐律规定对同国的外国人之间与不同国外国人之间发生的犯罪作了不同的回应,即前者适用本国的法律,后者则适用唐朝的法律。用源自佛教的断屠月作为法律术语,来补充律典中原有的秋冬行刑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尚属首次。唐律规定一般犯罪主体盗毁佛像的,用刑是徒三年。但僧、尼盗毁佛像者,加役流®(仅次于死刑)

令、格、式方面的规定

唐令对唐人自国外返归和外国人来唐人员,由所在州镇给衣食,具状送省奏闻即由地方政府主要解决他们的衣食和安置问题。唐格对久居唐朝的外国人娶唐朝汉人妇女为妻妾后,回国时能否带着她们一起回国做出答复,准别格诸藩人所娶得汉妇女为妻妾,并不得将还藩内。即不能帝着唐朝的汉人妻妾回外国。唐式对派往外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

中华法系的形成

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一些东亚国家派出本国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包括法律在内的文化。在日本古代法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大宝律令》就是《永徽律》的翻版;《高丽史·刑法志》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这些东亚国家从中受益并成为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最终造就了中华法系。

——据王立民《论唐朝法律的开放性特征》

围绕“唐朝法律开放性”的主题,结合相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具革新带来的乡村变革

19511月,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指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一直被落后的生产工具束缚看,改进和补充农具成为当时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改造和新建了农具修造厂,推进农具革新,国家出台致策鼓励各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进行农具改造。双轮双铧犁是当时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典型新式农具,山东省在27个农业社做了小麦产量对比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双铧犁比旧犁平均增产22.2%。拖拉机成为当时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当一个拖拉机手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梦想。据统计,1949-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85.3%

革新后的农具为农村发展互助合作社创造了条件。如松江省集贤县1951年只有较高级的互助组64个,随看新式农具推广数量的增加,1952年该县的高级互助组增加到368个。还出现了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许多农村因此有了公共资金积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一些地区还用公共资金开办了农忙托儿所、农村合作医疗,为五保户提供吃、穿、柴火、教育等福利。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还提升了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有的地方将识字扫盲与生产劳动的内容密切结合。他们学习的课文中充满着玉米杂交“颗粒肥料”“除四害等字句。

——据苏泽龙《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萆命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建设》

以“农具革新与乡村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14-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现的时代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的历程

14921493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到达美洲。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941597年,荷兰人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代表作品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13041374)《歌集》

《草地上的圣母》
拉斐尔(1483-1520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15641616)《哈姆雷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发现的时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典型期刊的服饰时尚信息

服饰时尚在近代广受关注。近代中国100种典型期刊从1884年开始刊载服饰时尚信息,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

典型期刊的服饰主题分布

典型期刊

刊载数量/篇

主题内容分布

特色

良友

422

款式,时装表演,服饰历史,编织,刺绣中外流行款式、民族服装、名人装束、时装表演、服饰历史为特色,并有帽、袜、围巾、领带等配饰和编织、刺绣等内容

北洋画报

360

款式,时装画,时袭表演,服饰历史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画、时装表演、服饰历史为特色,设有美的装束等栏目,并有涉及服饰的电影、戏剧、儿童等专刊

妇人画报

267

款式,旗袍,西装,刺绣,帽中外流行款式、各地和历代服饰、刺绣和帽为特色,设有时装·美容·流行、西装·男装·旗袍、刺绣花样等栏目

玲珑

264

款式,时装表演,鞋帽,选购,穿着,保养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服饰历史、围巾鞋帽等配饰为特色,并有服饰选购、穿着、保养等知识

中华

214

款式,时装表演,国货时装,旗袍中外流行款式、民族服装、历代服装为特色有时装表演、国货时装运动等栏目

摄影画报

213

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西装穿法,时装摄影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为特色,并有西装穿法、时装摄影等知识

                                          ——据徐建红、吴川灵《中国近代刊载服饰时尚信息的重要期刊统计分析》

概括近代典型期刊的服饰时尚信息反映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2024-05-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拿破仑带着大批学者和军队远征埃及,进入埃及后拿破仑宣称,他决意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同时,释放了700多名穆斯林奴隶,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并使科普特人、犹太人等以前受歧视的少数民族的地位大大提高。他创建埃及科学院,设数学、物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四个部,并附设图书馆、印刷厂、机械实验室和物理研究所。法国科学家、学者在埃及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革命原则以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进行诸多研究工作,特别在考古、地质地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拿破仑指派由9名伊斯兰教长老组成的行政会议,每日商讨公共秩序和粮食供应问题。179810月初,拿破仑召开了一个全埃及的国务会议,开罗和全国十六个地区均派九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每个代表团包括三名长老、三名商人、一名村长、一名农民和一名部落酋长。尤其可贵的是在埃及历史上实行了第一次无记名投票选举。

——摘编自王洪斌《文明冲突的即时效应和文明融合的滞后效应》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它们是以武力开道,以不平等条约为保护伞的。清政府对教会学校如何教育中国儿童和青年,只能任凭传教士的愿望,基本无力制止。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特别是其中的“西文”“西艺”部分,都是当时中国人急需了解的西学部分。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现象加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