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9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封建社会的国体是地主阶级专政,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体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其对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何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时期专制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发展与史实须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04-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随着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群岛,其国内也出现了“帝国主义”和“反帝主义”的激烈争论。“帝国主义”一方大多不接受“帝国”或“帝国主义”的称谓,而将其政策定义为“扩张”,如时任美国总统共和党人西奥多·罗斯福就很少使用“帝国主义”一词,也从未承认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帝国主义”的。然而,他却频繁使用“扩张”一词,并撰文大谈“扩张与和平”的关系。罗斯福说道:“每一次扩张所以发生,是因为其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当一个伟大的民族害怕扩张,不再进行扩张时,那是因为这个民族已不再是个优异的民族。”他还说道,“文明的每一次扩张都带来和平。换言之,每一个文明大国的扩张都意味着法律、秩序和正义的胜利”。他宣称倘若“文明”国家放弃扩张,便会让“野蛮”国家得利,进而危害世界和平,将美国的“扩张”美化为“文明的扩张”。

——摘编自刘义勇《美国外交中的“扩张”与“帝国主义”话语(1898-1914)》

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05更新 | 19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方逢辰(12211291年),浙江淳安县人,淳祐年间状元。因不满南宋宰相贾似道等人专权误国,曾多次上书揭露而遭忌恨,遂辞官而归,杜门著述,授徒讲学。宋亡后,元朝复以高官征召,亦拒不接受,其学宗陆九渊,而又自成一派,蒙学教材《名物蒙求》是其重要著作。以下内容摘录自该书:丽乎天者,日月星辰。润以雨露,鼓以风霆。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阳为阴系,风旋飚回。阴为阳蓄,迸裂而雷。惟霁斯虹,惟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读书为士,耕田为农。行商坐贾,技艺百工。是谓四民,各有所业……内寝曰室,外寝曰堂。门侧为塾,两庑为厢。寄托曰庐,居土曰舍。累土曰台,有屋曰榭。周垣曰院,堂前为庭……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别而夫妇,信而友朋。长幼有序,是谓人伦。出而交际,师友主宾。人而亲睦,伯叔弟兄。诸姑姊妹,皆父党亲。曰姨曰舅,母党之姻。高曾祖父,在己身前。由己而后,子孙曾玄。是为九族,教人亲亲……物有知者,鸟兽之属。

——摘编自张彬《浙江教育史》

提取《名物蒙求》中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鲁迅在题为《拿来主义》的杂文中指出:“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死。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的文化主张,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解读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叙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26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古代中国从中原地区不断扩展成为领土广袤的“大一统”国家。“大一统”可谓中国历史转动之轴心,不断推动各民族交融与发展,从而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

——摘编自刘余莉、程丽君《“大一统”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杨共乐《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拉练(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政治实质是帝国主义中的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的基础上,经过明争暗斗,激烈争吵而建立起来的暂时妥协。这个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列强间的尖锐矛盾,一旦均势被打破,一轮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就会重新开始,这个体系的另一面就是使战后国际关系在帝国主义的均势中维持着世界和平结构,尽管这种和平结构是相对的、暂时的,但它又是发展经济所必须的。

——摘编自王春良、祝明《世界现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释”须有理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本·威尔逊所著《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通过二十余座城市勾勒人类文明进程。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第2章伊甸园与罪恶之城

哈拉帕和巴比伦(前2000~前539)

第3章 国际大都市

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

第4章巍峨帝都罗马(前30~后537)

第5章饕餮之都巴格达(537~1258)

第7章世界之城

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

第8章社交之都伦敦(1666~1820)

第9章地狱之门?

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

(注:亚历山大里亚是亚历山大城)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