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9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随着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群岛,其国内也出现了“帝国主义”和“反帝主义”的激烈争论。“帝国主义”一方大多不接受“帝国”或“帝国主义”的称谓,而将其政策定义为“扩张”,如时任美国总统共和党人西奥多·罗斯福就很少使用“帝国主义”一词,也从未承认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帝国主义”的。然而,他却频繁使用“扩张”一词,并撰文大谈“扩张与和平”的关系。罗斯福说道:“每一次扩张所以发生,是因为其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当一个伟大的民族害怕扩张,不再进行扩张时,那是因为这个民族已不再是个优异的民族。”他还说道,“文明的每一次扩张都带来和平。换言之,每一个文明大国的扩张都意味着法律、秩序和正义的胜利”。他宣称倘若“文明”国家放弃扩张,便会让“野蛮”国家得利,进而危害世界和平,将美国的“扩张”美化为“文明的扩张”。

——摘编自刘义勇《美国外交中的“扩张”与“帝国主义”话语(1898-1914)》

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05更新 | 18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方逢辰(12211291年),浙江淳安县人,淳祐年间状元。因不满南宋宰相贾似道等人专权误国,曾多次上书揭露而遭忌恨,遂辞官而归,杜门著述,授徒讲学。宋亡后,元朝复以高官征召,亦拒不接受,其学宗陆九渊,而又自成一派,蒙学教材《名物蒙求》是其重要著作。以下内容摘录自该书:丽乎天者,日月星辰。润以雨露,鼓以风霆。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阳为阴系,风旋飚回。阴为阳蓄,迸裂而雷。惟霁斯虹,惟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读书为士,耕田为农。行商坐贾,技艺百工。是谓四民,各有所业……内寝曰室,外寝曰堂。门侧为塾,两庑为厢。寄托曰庐,居土曰舍。累土曰台,有屋曰榭。周垣曰院,堂前为庭……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别而夫妇,信而友朋。长幼有序,是谓人伦。出而交际,师友主宾。人而亲睦,伯叔弟兄。诸姑姊妹,皆父党亲。曰姨曰舅,母党之姻。高曾祖父,在己身前。由己而后,子孙曾玄。是为九族,教人亲亲……物有知者,鸟兽之属。

——摘编自张彬《浙江教育史》

提取《名物蒙求》中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鲁迅在题为《拿来主义》的杂文中指出:“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死。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的文化主张,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解读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叙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26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历史上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各种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网络。以下是《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成长岁月

第二章   向食物生产的转变(距今11000—3000年前)

第三章   旧大陆的各种网络和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200年)

第四章   旧大陆和美洲地区网络体系的成长(200—1000年)

第五章   不断密集化的网络(1000—1500年)

第六章   世界性网络的编织(1450—1800年)

第七章   打破旧链条,拉紧新网络(1750—1914年)

第八章   世界性网络的张力(1890年以来的世界)

根据材料,任选其中两章目录,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两章目录名称和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政治革命,促进了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了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启蒙思想家以非凡的胆略向世人揭示了中国社会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凡有血性的中国人应当奋发图强,创建“千古未有之奇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中国社会的命运。此后,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思想家都相继发出改革社会的强烈呼声。他们要求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趋势,深化改革,加快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结构的转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化”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就性质而言,她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就内容而言,她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并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就学术流派而言,她是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杂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分途发展而又相互碰撞交流吸收的结果;就时代性而言,她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彰显时代精神的产物;就价值取向而言,她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导向,蕴涵团结统一、贵和尚中、守成创新、以人为本的一整套价值理念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一个角度以“中华文化”为中心拟定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当今时代,人类创造了很多便利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自动取款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等。选择一种方式,谈谈它对生活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史学、美学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学说体系和大批著名人物,广及欧洲许多国家,其中有英国的阿迪生、斯蒂尔和波普,德国的门德尔松和莱辛,意大利的维科,俄国的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但启蒙运动的中心却在法国。到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其中最主要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及孔多塞。他们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和教权势力发起勇敢的冲击,不辞辛劳地传播进步思想,开启人们的头脑,唤醒沉睡中的人们投入反封建反特权的斗争,启蒙运动作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不仅为未来的政治革命制造了舆论,而且为法国创建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