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交通的发展、变迁、进步是社会进步轨迹的表征。古代的陆路、运河、近海运输,近代以来的铁路、汽车、航空、远洋运输等方式无不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交通的开辟与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强盛,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摘编自《交通社会学》研究课题组《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任选一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或就中外交通的总体发展,自拟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2-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时间著作主张
梁启超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变法通议》“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欲强国,必由女学”
孙中山1912《复女界共和协济会书》“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与各省志士媲美……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
陈独秀1921《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妇女的痛苦,十件总有九件经济问题,而社会主义不止解决妇女的问题,且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
吴似鸿1937《北上劳军日记》“我们妇孺为全国人民过半以上,能力薄弱,但爱国之心不后于人……我们希望和平,和平,第三个还是和平!所以我们希望长官以及兵士们不再打自己人,在这期间我们要打倒汉奸卖国贼”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整体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高度重视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的继承和创新。《商君书·壹言》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中国古代经历了不同社会形态,也经历了很多次改朝换代,但在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上大都能够做到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以贵族等级分封制为代表的先秦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在春秋战国以后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中央集权制、郡县制为代表的大一统国家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应时而生;源自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还在创新发展,不断显示出继承性和创新性有机统一的特点。

——摘自卜宪群《不断深化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请围绕“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的继承与创新”,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文明绵延传承。内聚的地理环境、广阔的疆域和众多人口,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外在条件。持续沿用的汉字以其广泛适用性、文化附加功能、高度组词能力、形音义一体功能、文化固化功能等,是中华文化持久传承的坚固载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水乳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为文化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多层次的教化体系,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保障机制。独特的史学传统,铸就了赓续延绵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中华民族沿着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不断前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凝结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典籍,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展现了独到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丝绸、瓷器和茶叶,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输往各国,成为独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摘编自人民网《讲好中国历史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中华文明发展的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贡贸易即贡赐贸易,周边各国向中原王朝帝王进贡,中原王朝帝王回赐。这种贡赐关系并不是明朝首创,中国古已有之。明初实行海禁,严禁民间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明成祖即位后,虽然依旧坚持海禁,却公开地欢迎外国朝贡,周围藩属国纷纷赴京朝贡,宗主和藩属关系进入鼎盛时期。但在“怀柔远人”和“薄来厚往”的原则下,朝贡贸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弊病。且不说对其贡物以高于几倍的价值给予,而且朝贡使团时常哄抬货价。有鉴于此,明中后期,明政府开始对朝贡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首先是对入明朝贡的贡期、人数等方面做出规定,如日本,“贡期限十年,人不过百,舟不过三,馀不可许”,对朝贡贸易的限制趋严。

明末,“倭乱”日益严重,民间走私逐渐代替朝贡贸易,市舶司裁二存一,使原本已有所萎缩的朝贡贸易更加衰落。虽然明穆宗时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凭借大量白银的流入而发展起来,整个社会几乎处在奢侈享乐之中。而且在隆庆开禁的影响下,民间出海贸易益多,朝贡贸易遭到严重打击,其衰落加速,面临崩溃。朝贡贸易至此也成为一纸空文,难以为继。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闻传播应该自由而真实地再现事实,但在英国殖民扩张时期,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报刊和以路透社为代表的通讯社以“公正”为名,实际上充当了政府殖民扩张的工具。它们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政体、文化的先进性,并将侵略描绘成一种高尚的开化行为。如《每日邮报》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的好事。”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香港创办的报纸《遐迩贯珍》,刊有保险制度、自由贸易政策、蒸汽机工作原理、地圆说、医学等,虽以待播西方文明为重点,但其目的是赢得中国人对英国及西方文明的好感,从而建立起一种文化认同,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宗教渗透。……英国资产阶级在宣扬自身先进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闻自由思想带到新的土地上,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涌现了主张出版自由、批评殖民政策的大众报刊和民族报刊。埃及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穆罕默德·阿布笃于1884年创办《团结报》,并撰文表示:“英国不撤兵,埃及人民的斗争永不罢休!”

——摘编自李岑岑《英国近代殖民扩张中的新闻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部分苏联学者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

彼沃瓦罗夫十月革命是一次偶然事件,是布尔什维克利用当时俄国的混乱局势所采取的主观行动,不存在任何客观规律
拉斯文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它遵循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场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社会制度;促进了民族主义的高涨,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米哈伊尔·瓦耶伊科夫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一个延续,是俄国资产阶级的经济、社会乃至工业革命的整体进程的一部分。十月革命解决的主要任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应当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布拉夫卡十月革命是人民大众创造新生活的根源,它还是一场文化革命。十月革命的冲击带给人们的是一股强大的新潮流,是社会主义新型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方式
俄罗斯左翼学者由十月革命所开启的苏联历史虽然有痛苦的悲剧,但不能抹杀由十月革命所激发的人们大规模建设新社会的创造潜能,以及由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摘编自陈红《俄罗斯国内关于十月革命的不同评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城市规模仅奉天规模较大,其他多为中小城市大城市数量明显增多
中心城市奉天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
分布特点多分布在辽河下游以及官道沿线,较为分散多分布在铁路沿线及沿海内河港口,分布趋于集中

城市形态
多为传统的方形城市,外有城墙,内以政府机构为中心,向外发散,主要是“丁”字型或“井”字型街道拆除了城墙,道路系统主要干道往往沿铁路走向布局,多呈平行状态
市内交通道路狭窄,行人多步行或乘马车修建了马路和车轨,汽车、电车出现
市内建筑以传统单层木结构建筑为主出现多层建筑,火车站往往成为城市象征性的建筑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