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守成与创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5-23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习近平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2019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1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3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从而把“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特别是美国学者黄宗智,提出了明清社会经济“过密化与内卷化理论”,认为明清社会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元质变,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指出,中国历史“停滞论”的表述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不变没有发展,自身不可能产生近代性因素。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及转型障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整体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见解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8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而这个阶段性特征,一般是自身传统与现实相妥协的结果。一些在历史中留下自己名字的王朝或者国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分析其阶段性特征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如果从当时的角度看,这未必不是他们当时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请根据所给材料并结合具体的朝代或国家,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2023-1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六市2024高三10月段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

——摘自《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的原因展开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卫生、守纪等文明习惯由铁路沿线辐射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如:火车作为大型交通工具,载客量大、运行时间长,要求乘客必须严格遵守乘车规则。如:1912年,沪宁铁路局就制定详细的章程,即规定乘客要文明乘车、准点乘车,车内保持整洁、禁止吸烟和携带无罩烟火等,这些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文明形象,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坐车之精美,招待之周到”,客商“无不赞美”沪宁铁路。乘火车出门远行的人们也遂之把火车里或都市里的文明风尚带到家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摘编自葛玉红《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铁路与社会变迁”自拟论题,并给予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08更新 | 4325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人被迫开始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西学从往日个别零碎和缓慢的传入方式转变为广泛、迅速的具有侵略性质的文化殖民主义的侵入。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次第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器物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意识文化的变迁过程。“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变革运动成为西学传播过程中的始点与拐点。

——摘编自胡连利、马晨莲《中国近代西学传播的历史拐点与文化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2-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