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经济发达并拥有先进的印刷技术,朝廷大力扶持书院,佛道二教为书院的选址以及讲说形式提供了经验,这些有利条件促使书院在宋代进入“黄金期”。宋代书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幽美的学习环境。四大书院教育成绩突出,为宋代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也为官学科举教育的弊端起到修正作用。除书院外,宋代在多个领域被人们视为“黄金期”,如哲理性诗词创作的黄金期、民间制瓷业发展的黄金期等,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们探究宋代历史的不同侧面。

——摘编自刘明明《宋代四大书院教育研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任意一个“黄金期”,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提出的“黄金期”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黄金期”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2-19更新 | 93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淮阳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世千年大变局时代,开眼看世界或曰开放思想的生发,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由民族英雄林则徐倡导的“开眼看世界”,是中国人应对千年变局之时变,挣脱传统守旧文化束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魏源根据《四洲志》及明末至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人所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地图、部分科技资料等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书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具有极大突破性。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畲,广泛搜求中外文献,撰成的《瀛寰志略》对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仅次于《海国图志》。虽然如此,但由于晚清盲目虚骄的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对人们思想影响巨大,晚清爱国志士的开放思想的发展过程十分坎坷曲折。

——摘编自陈争平《晚清“开眼看世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实,围绕材料中的整体或某一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事件“今我朝罢丞相”成立“内阁”《永乐大典》司理监开始参与批红徽商许世积被朝廷赐“双寿承恩坊”
人物或作者明太祖明成祖明成祖明英宗明穆宗
时间138014021407年定稿始于14351449年期间1568
事件《本草纲目》引进甘薯《农政全书》《醒世恒言》中施复夫妇的手工工场雇人生产《天工开物》
人物或作者李时珍陈振龙徐光启冯梦龙宋应星
时间1578年完稿159316071610始刊于1627初刊于1627

——白寿彝《中国通史》改编表


任选表中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一方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2-01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什么是美育?近现代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认为

一、“美”具有阶级性,多维性。

二、“美”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

三“美”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


论证上述材料所示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要求: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一点或整体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西方社会岌岌可危,但又最终走出了这一局面。在具体分析西方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前,要先明确现代西方成长的三条基本线索,建立起西方近百年走向的基本框架: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基本政治框架的重塑;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形成;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这三条线索不是齐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撕扯、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条线索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其实有很多种。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世界史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给中央军委指示中提出:“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材料三   1947年9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材料四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     “十大军事原则”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共双方军队人数变化与革命战略转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结构的调节功能瓦解了,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出现了,这是不是一定会有新结构取代旧结构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新结构的形成必须使各种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实行功能耦合,组成新的互相维系的状态……另外,新结构出现后,要能够壮大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才能取代旧结构。

——据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上述材料是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对“社会结构替代过程”的分析。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要求:结合具体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国家治理关系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东西方各国因国情不同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措施。

——改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从上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因素,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15更新 | 762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