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议名称召开时间会议主要成果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10《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9《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1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上表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三中全会部分信息。从表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会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6-20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投入精准扶贫的历史洪流。下表为关于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亚当·斯密《国富论》
贫困发生的原因基于对财产外在化形式金钱的追求,资本家必然会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成果。这种剥削的劳工关系,为富人创造了财富,而为穷人生产了赤贫;为富人建造了宫殿,而为穷人制造了贫民窟。
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
劳资双方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劳动者想提高自己的工资,另一方面雇主则想通过压低劳动工资而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种博弈中,雇主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劳动者工资被压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从而导致贫困的出现。
解决贫困的方案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让剥夺者被剥夺,才能破除无产阶级的堕落、贫困的根源。国民财富的增殖与积累会创造就业和劳动需求,拉动劳动工资增长,从而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使他们摆脱贫困,而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手段就是市场。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就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提出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6-20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图1 隋朝“三省六部”制            图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阿米蒂奇认为,大西洋是欧洲人长久不懈地进行航海、探险,拓殖、管理和想象的产物。他指出,大西洋史主要有以下三种研究类型。

环大西洋的历史把大西洋世界当作一个特定的交流和传播区域。最典型的是历史学家诺顿把巧克力和烟草当作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它们在欧洲和美洲的交流和传播。
跨大西洋的历史主要比较大西洋世界内部不同帝国或民族国家,城市、岛屿以及种植园之间的异同。学者埃利奥特比较了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史。正是由于宗主国殖民方式的差异,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殖民地区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地方与整体相结合的大西洋史把某个特定的村镇、城市等置于大西洋视野下,把局部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研究者汉考克以伦敦为中心,分析伦敦商人与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殖民地商人以及其他地区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魏涛《二战以来欧美学界大西洋史的研究路径和发展趋势》


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研究大西洋史,请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籍出版时间作者Foreigner/foreign affairs的中译情况

《华英字典》


1822

()马礼逊

编者在书中将“foreigner”翻译为
人,番人,番鬼”,但同时也指出夷人之说不当,只是为了顺应当时中国的语言现状,不得已而为之。

《海国图志》


1842

魏源

作者在编撰中将“foreign affairs”译为夷务

《增广海国图志》


1895
林乐知、瞿昂来、傅兰雅、徐建寅增补编者将“foreign 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

《英华大辞典》

1908

颜惠庆

编者将“foreign ”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

—摘编自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综合表格中的“foreigner”和“foreign affairs”的中译衍变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是剧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了周家三兄弟周秉义、周蓉、周秉坤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人物简介
周志刚周家父亲,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为了国家建设,被派到四川支援“大三线”建设,他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内心一直洋溢着国家主人公、社会建设者的豪迈和激情。同时,他又深明大义,为人耿直,作风正派,重情重义,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工人阶级的高大形象。
周秉昆周家老三,在兄弟姐妹中排最小。作为底层小人物,就像低头拉车的老黄牛。他没有周秉义的大理想,也没有周蓉的洒脱,但他恪守本心,稳重踏实,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朋友热情仁义,对父母孝顺、对老婆孩子负责、对养子和外甥女视如己出,在家庭中正直勇敢有担当。虽历尽艰难,但他坚韧勇敢,用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充满生机。
周秉义周家老大,周秉昆的哥哥。周秉义是家中老大,他勤奋好学,性格稳重,独立,坚强,有主见。大学时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加入建设兵团,当上了营教导员。高考恢复,不负众望考上北大。改革开放后,作为副市长,招商引资,身患重病依然投身家乡建设,勤勤恳恳,克己奉公。
周蓉周家老二,周秉昆的姐姐。从小就有独立、好强、叛逆的一面,朝气蓬勃,聪明美丽。从知青,到北大学生,再到老师,大学教授,每一步都是按照她的既定路线完成的,敢作敢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扛,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郑娟周秉昆的妻子,一个命途多舛的女人。从小就是弃婴,正值花季时被人侵犯怀孕,前夫因杀人而被判死刑,郑娟变成了寡妇,带着视障的弟弟艰难生活。遇到周秉昆后开始了新的生活,但丈夫又不幸入狱,她担负起了照顾周家老小的重任。接连不断的坎坷遭遇,让郑娟的生活充满了悲情色彩,她虽弱,但没有自暴自弃,不埋怨懂感恩,内心坚定且强大。
阅读上表,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者两个人物介绍,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我的确相信,欧洲人民于这场大战之后,将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我再说一遍,正是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价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的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而这种新文明的奥秘就是我所谓良民宗教。这种良民宗教的第一条原则,是要相信人性本身是善的;相信善的力量;相信美国人爱默生所说的爱和正义的法则之力量与效用。可是,什么是爱的法则呢?良民宗教教导人们,爱的法则就是要爱你的父母。那么,什么又是正义的法则呢?良民宗教告诫人们,正义的法则就是要真实、可信、忠诚。每个妇人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丈夫,每个男人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君主、国王或皇帝。在此,我想最后指出,这种良民宗教的最高责任,就是忠诚之责任。忠诚,不仅表现在行事上,而且蕴藏于内心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有论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社会大变局时代,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动造就了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随着他们自身力量的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要求与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而政治制度的变革却步伐缓慢迟滞,结果必然造成社会动荡和骚乱,政治家们由此启动了社会改革。但改革在某些情况下,能减缓紧张局势,促进和平而非暴力的变革。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改革很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加快暴乱的来临,成为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替代物。

——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提取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大鹏(1857~1942),山西省太原县赤桥村人。他1890年开始写日记,连续记了51年,现尚存有41年的日记,编成《退想斋日记》一书。

民国二年正月初一
来给刘大鹏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挡),莫能食其肉而寝其皮,为此生之大憾也!"“恐众怒难犯,不得已偕行抵县”,“勉强应承本县(太原县)临时议会议长”。
民国三年“大清宣统六年春正月初一日壬子
自宣统三年,逆首孙文倡行革命扰乱中华。逆臣袁世凯乘势与贼共和,逼君退位。四年壬子春正月,袁即成临时大总统,改行阳历。……予本清人,岂能随世沉浮,奉贼之朔乎?叛逆逼民遵行新历,而民皆置若罔闻,仍行旧历,而以今日为元旦。”.“登堂祭祖时,仍戴顶帽,不从叛逆之制”。
民国四年投资柳子峪西坪窑(煤矿)。担任太原县煤矿事务所干事。被众人推举为太原县商会特别会董。
民国十八年元旦“家中包扁食以贺阳历之新年”。

——摘编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在16世纪以后,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当时讲西学的人将science译为“格物致知”,简称“格致”。汉语中的“科学”是个地道的外来词,源自日本近代学界,首创这个词的是日本学者西周。1874年,他出版《百一新论》一书,将science译为“科学”,有“分科之学”的含义。1897 年,康有为在其

《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科学”这个词,较严复译《原富》《天演论》时使用“科学”一词为早,一般认为康有为是国内公开使用“科学”术语的第一人。民国初年,“科学”开始逐渐取代“格致”在中国学术界流行开来。1915 年,留美学生创办的科学刊物取名为《科学》,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科学”一词成了science的定译。

——摘编自吴海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格致”“科学”自拟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4-29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