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部分)学术观点

历史学家学术观点
刘世华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这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黄兢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志士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尤其是孙中山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就不会有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迅速传播,中共也就难以找到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李文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人,或者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或者受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正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史论结合,行文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摘编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以上材料选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双城记》,作者以辩证法视角概括了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选取某一时空范围,仿照材料视角拟定一个标题,予以论述。(标题示例:盛世与危机——3世纪的罗马。要求:标题包括选取时空的基本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限关”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

中西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中学在西传,西学在东渐。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自主限关”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
4 . 中世纪之问:光明还是黑暗

中世纪始于5世纪,止于15世纪,整整横跨1000年。仍有些人认为,这1000年是人类走过漫长而愚蠢的弯路,这1000年的贫穷、迷信和黑暗横亘在罗马帝国古老的黄金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新黄金时代之间……而在15世纪的某个时刻,这种黑暗就烟消云散了。欧洲苏醒了,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开始重新思考。在经历长时间的停息后,人类再次迈出前进的步伐。

这种落伍的观点最早是由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们提出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古罗马的盛世,而新教徒则希望恢复基督教最初的传统,中世纪这1000年是一个障碍,是过去的荣光和当前的希望之间那沉睡的荒原。

由于种种原因,中世纪的人士早已入土,即使我们用“原始”来形容他们的习俗,用“粗野”来形容他们的生活方式,用“可怕”来形容他们的价值观,他们也无法起身抗议。他们的静默让我们得以安全地孤芳自赏,以他们的时代为参照,我们的时代才显得非常不错。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评价中世纪欧洲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材料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宋代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贵族的失势的结果是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家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国家所有权力归于天子一人所有,其他任何大官均不能有全权。除此之外,宋代以铜钱代替绢布、绵等使用,发达的时候还盛用交子、会子的纸币,南宋时代纸币发行上升至极高金额……总而言之,自宋代开始,货币经济非常盛行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亦莫不如此文学曾经属于贵族,自此一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周秦之变”,实际上就是秦国运用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创造了秦帝国和“秦制(秦朝制度)”,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周秦之变”,其核心是一场由小共同体(诸侯国)本位到大共同体(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转变,是为了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通过君主专制的方式加强集权。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摘编自谌旭彬《秦制两千年》


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所概括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逻辑层次清楚)
8 . 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的精髓与内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部分大学校训

学校名称时间校训内容出处
圣约翰大学1897英文:LightandTruth(光和真理)
中文: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英文《以弗所书》中文《论语》
复旦大学190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清华大学191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
金陵女子大学1913AbundantLife(厚生)英文格言
中山大学1924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中庸》
西南联合大学1938刚毅坚卓
华北联合大学1939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据周谷平、陶炳增《近代中国大学校训》整理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大学校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利玛窦规矩”,一般是指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时实行的“文化适应”中国或“本土化”传教策略,具体则指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在传教过程中实行的那些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教方式,如认为儒家学说不是宗教、祭孔祭祖不是偶像崇拜、允许中国教徒祭祖、因地制宜的改革天主教圣事礼仪以适应中国民俗风情等。如果从更大范围来考察利玛窦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教策略的话,我们也可以将耶穌会的“上层传教”策略,包括“附儒易佛”和“科学传教”等方面的内容概括进广义的“利玛窦规矩”之中。

——摘编自任婷婷《天主教改革与“利玛窦规矩”的兴衰》


明末欧洲耶稣会士的东来,是明清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利玛窦规矩”的形成进行阐释。
2021-07-19更新 | 29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1915年)59日,北京总商会通电全国各省商会,痛陈“我国民苟欲自列于人类,五月七日之耻,此生此世、我子我孙,誓不一刻相忘!今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共奋全力,以助国家。”数日之间,北京总商会的通电在全国各地散发,各主要报章无不一再疾呼“勿忘国耻”!不仅报纸、墙上、商标上、信笺上到处可见“勿忘国耻”四字。一时间,国耻茶壶、国耻花瓶、国耻扇、国耻摄影等,无所不有。另一方面,在此全国群情激愤之时,纪念国耻的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杯箸上刻国耻纪念而花酒照样吃;舞台广告皆书国耻字样而戏照样看;特别是麻将牌刻上国耻纪念后照样打。无怪乎有人叹息道:如此乐不可支,则对国耻其实又“愤于何有”。

     ——摘编自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材料二   2 国民政府国耻纪念大事表

时间活动
1928公布《五九国耻纪念宣传大纲》: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扑灭中国共产党,完成北伐统一中国等口号
1929公布《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五九、济南、五卅、沙基惨案发生日列入国耻纪念日,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
1930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四个国耻纪念日合并,特意将五九定为“国定纪念日”,规定停止娱乐宴会,号召各界一齐纪念
1935公布《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明确了五九纪念日“全国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宴会致哀“等规定
1938颁布渝字三五四号令:规定7月7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并列入历书纪念
1940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决议:将五九纪念并入7月7日抗战建国纪念日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民国时期国耻纪念的特点,并对国民政府时期国耻纪念活动的变化予以评析。
2021-08-2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