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教科书中的文明史

目录(节选)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炼一条贯穿古今的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78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即“阶级斗争模式”和“技术进步模式”。

模式阶级斗争模式技术进步模式
内容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实现的。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创造较少取决于劳动的时间和所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摘编自安维复《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


上述材料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其它模式,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一种模式,且不与材料中的两种模式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11-03更新 | 783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语言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社会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词汇的变化,从词汇的变化中又可以捕捉到社会发展变化的诸多信息。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流行词汇
18401912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共和   约法   民主   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这一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1-06-13更新 | 9480次组卷 | 44卷引用: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中枢行政机构的演变示意图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标题,写一篇小论文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思维清晰,格式正确)
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每年2月21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六次高潮



——据李传松《中国外语教育史初探》整理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任选三个时期)由此指出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19-04-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陇川县陇把镇中学2019年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信息
康熙皇帝以法国科学院为模型,在皇宫里建立了以画家、版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的铁匠和匠及制造天文仅器的其他匠人为会员的科学院,为激励会员的上进心,展览了西洋的尤其是巴黎的美术品,作为学习的榜样。但对于西方的断知识康熙帝提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
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组织拜上帝教,并仿效《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太平军所到之处,将儒家学馆全部硬毁,太平天国空布将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妖书邪说全部焚毁,禁止私藏阅读,对古籍造成了大量破坏
团中云,最悉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必毁而后快……”;义和团还杀害了很多无辜卷入的教徒和一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他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的、野室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认为,孔子学说并不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巨大成就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子辞典》中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请从所给表格中选定三条或三条以上材料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


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1917年
11月
列宁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49年
10月
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1918年国内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英法日等国干涉苏俄革命1950年夏,基本肃清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0月,志愿军受邀入朝作战
1918年
11月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生活必需品1950年
11月
严厉打击倒卖银元,平抑米棉价格,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1919年
1月
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不按期完成的,其储根一经发现,当即没收1952年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

——摘编自严志梁《世界近现代史》


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