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下表为不同时期端午节的演变历程:

时期演变发展与传承
先秦端午节由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历法有关,尚未有固定的日期。
魏晋南北朝端午节习俗与防避战争灾害有关,同时将端午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此时端午节基本定型。
隋唐端午节成为全国性的大节日,节俗内容越来越丰富,且更具娱乐性。
民国传统节俗遭到否定和打击。南京国民政府曾规定“废除旧历,普用新历”,将端午挪到公历五月五日。1940年端午节前一日,国民政府在重庆举办水上运动会,“借此机会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纪念为抗战而牺牲的同胞”。
.中国成立后端午节习俗的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政府倡导强国强民,具有体育元素的龙舟竞渡被加以引导。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摘编自费伟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演变发展与传承》

从表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的理论基点,是认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尽管吴先生未做明确论述,但仍能从其诸多行文中感受到整体世界史观富含的内在逻辑。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整体世界”涵义非常明确,即人类各阶段社群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整体化;它是开放的,即每代人都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其二、各个阶段的“世界”都呈整体化趋向,历史是“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逐步成为全世界历史的。其三、整体内部是不平衡的、呈现差异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别;整体各部分间的联系,也有疏密和强度差异,即使20世纪的整体化世界。内部格局也不断演变……

——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20世纪下半叶(二战后)的“整体化世界”与“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 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闻于道”“立于道”“志于道”“合于道”。思想、精神和信仰构成“道”的本质内涵。对“道”的追求,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对“道”的追求又具体通过中国哲学的重人的心性,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活和生命等问题得到呈现,由此也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要将重点落在对“人之为人”的德性的光明和安止之上。“以伦理为本位”“以人为本”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伦理德目——“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最终确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摘编自徐小跃《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根据材料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4-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双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卫礼贤
[德]
儒家思想在西部和北部影响了蒙古,在东方和南方影响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余英时
[美]
儒学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从一个人自生至死的整个历程,到家、国、天下的构成,都在儒学的范围之内。
刘梦溪
[中]
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此后一直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华文化的大传统。

——摘编自徐庆超《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文化认知的若干极点》

上表所示是几位中外学者对中国儒家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期,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的水利设施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水利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等学者主编的《中国式现代化》一书目录节选:

第三节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动力

(1)以新民主主义制度促进农业国的转型

(2)以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家工业化

(3)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构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

根基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自拟主题,结合建国以来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巴拿马运河简史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史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庞氏家训》由明朝中后期广东南海人庞尚鹏所著。主要内容包括“务本业”“考岁用”“遵礼度”“禁奢靡”“严约来”“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等共8章。最后用歌谣形式编写“训蒙歌”和“女诫”部分并予以专列。《庞氏家训》甫一问世,其“遵礼度”一款即有四条“已入乡约通行”。以下为《庞氏家训》部分内容的摘录

慎典守书籍为人蒙命脉,须置簿登记,依期晒晾,束之高阁,无令散失,以全先人手泽。
端好尚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量力勉图,各审所尚,皆存乎其人耳。予家训首著士行,馀多食货农商语,皆就人家日用之常,而开示途辙,使各有所持循。
训蒙歌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女诫男女相维,治家明肃。贞女从夫,世称和淑。事夫如天,倚为钧轴。爱敬舅姑,日祈百福。教子读书,勿如禽犊。
请选择《庞氏家训》中的某章内容或多章内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航海探索

公元前1100至前900年,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从台湾出发并定居在偏远的大洋洲。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并沿西班牙海岸航行。

742—745年,中国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12世纪末13世纪初,阿拉伯人在印度洋海域进行航行贸易。

1405—1430年,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

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1594—1597年,荷兰人巴伦支到达北冰洋地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尺度,对世界历史上的航海活动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4-02-02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京城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