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较早具有维新思想的理论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于1894年完成的《盛世危言》一书,贯穿“富强救国”主题,主张“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述严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现代化世界进程中,三大发展类型——资本主义类型(简称C型)社会主义类型(简称S型)其他类型(简称M型)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排列如下表。现代化的三大类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初始的原生模式,其他两种都是后进与晚近的模式。

现代化世界进程及其基本发展类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4-02-01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突出了理性的特殊重要性,极大地提升了理性的地位,把它视为是人的本质,而且还是人类描述和构建世界的本质所在。因此,理性从此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费希特曾指出:人类尘世生活的目的即是用依照理性的自由,去把所有人类关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人们开始对理性的绝对地位和权威发生了怀疑,由此形成了欧洲大陆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进入20世纪以后,海德格尔对理性主义继续发问,他曾批判以黑格尔为首的唯理性主义把存在这一概念讲得过于抽象、贫乏。

——摘编自李俊春《启蒙与反启蒙:人类理性的自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3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我们把自由和专制的两个组当作一条坐标,把革命和改革的两个组当作另一条坐标,那么,让这两条坐标形成垂直交叉的横轴和纵轴,就能划分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是一个象限(见下图)。

——摘编自徐贲《与时俱进的启蒙》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章历史上的“中国”问题
一、历史上的“中国”
二、关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讨论
三、主体民族问题
四、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
五、历史上”中国”才问题研究需要有新的发展
第四章民族关系主流问题研究
一、平等相处、友好交往
二、对立、冲突和不平等
三、共同促进中国历史发展

——摘编自李振宏《民族历史与现代观念: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1500年,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使开始让位于全球的统一,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感地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起的世界。到19世纪时,他们在政治上以其强大的帝国、在经济上以股份公司控制了全球。他们还享有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变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等同于文明,非西方文化开始被认为天生地低劣。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被欧洲人而且被非欧洲人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的。它被认为几乎就是神授的,是事物自然规律中的一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中华文明特殊之处就在于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相比之下,其他文明就没有那么顺利。比如在欧洲,思想与国家长期不能对接,这对它后来的发展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如果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世界上有两个帝国即汉和罗马,它们分别是当时东西方的“超级大国”,那么在“蛮族入侵”后,罗马帝国解体了,西欧进入封建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中世纪的欧洲与世界地区相比落伍了。中华帝国则一枝独秀,按照美国加州学派的估算,在18世纪之前的1000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始终世界第一,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长期不变。为什么东方始终“先进”、西方一直“落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西欧的封建制度使社会高度碎片化,缺少凝聚力。这种情况中国此前就已经历过,秦汉统一才改变中国命运o。

——摘编自钱乘旦《多样的文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文明与国家”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中外联系,史论结合,论述合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19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在《世界史的构造》一书中,将18世纪50年代至今的资本主义世界史分成了五个阶段,并从世界资本主义形态、霸权国家、经济政策、资本、世界商品、国家特征六个角度对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

资本主义世界史的各阶段

时间1750—1810年1810—1810年1870—1930年1930—1990年1990年至今
世界资本主义形态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
霸权国家英国美国
经济政策帝国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的
资本商人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多国资本
世界商品纺织产业轻工业重工业耐久消费品(汽车、电器制品等)信息
国家特征绝对王权民族国家帝国主义福利国家区域主义

请你就六个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对表格内容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教育状况
17世纪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
18世纪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世纪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