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为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统计表。

时代偶像
五六十年代崇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和英雄人物,如: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模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祿,革命英雄江竹、保尔·柯察金等
七十年代崇尚科学报国和港台文艺明星,如: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情;七十年代末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歌曲和以琼瑶为代表的台湾言情小说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
八九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对“偶像”的理解逐渐宽泛,越出了一呼百应、全民崇拜的传统学习型偶像范围,增加了爱慕型偶像。这个年代的偶像崇拜代表有: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刘坛才俊北岛、舒婷、顾城,影视明星施瓦辛格、李小龙、成龙、四大天王,企业家比尔·盖茨等
二十一世纪草根精英、选秀明星、体育明星、科技领军人物、IT财富传奇人物受到人们的追捧,偶像不再是“随大流”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但是互联网的高效快捷促使“秀”时代的明星采用各种手段对自己进行炒作,草根精英和网络红人“走红”时间大为缩短,数量剧增,这种氛围加剧了青年追求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的偶像崇拜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一个时代的偶像崇拜现象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人对西方和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命题:

西方定期换人换党,中国定期换人但不换党。

西方政党只代表部分或者特定群体,中国共产党则代表全民。

从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来看,西方模式强调程序和过程,中国则强调执政的成效。

西方的政治权力臣服于大众和资本,中国则保持了独立性和拍板权。

西方政党的命运和体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则是两者合一。

——摘编自宋鲁郑《从东西方对比看西方的民主制度危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


   

材料二   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以吸引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化世界。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结合材料一、评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价值取向正确,史论结合,逻辑紧密)
2023-1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龙媒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产生于西汉中期的一种以儒家经义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岭有子,螺赢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决狱》

材料二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关键词并评析“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式。(要求:明确写出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浙江人郑师道因调查盐政来湘,在长沙求见妇女运动领袖唐群英遭拒,遂捏造成婚广告毁唐名誉。1913年2月16日,《长沙日报》未经核实即刊载郑师道送来的结婚广告。广告登出后,唐群英要求报馆更正未果,当晚8时率男女30余人“直入排字房,将已排成之版及一切架上铅字、铅件、盆灯、玻璃窗等尽行捣碎”。事后,唐群英和女子参政同盟会通电,指责该报“有意污蔑唐君,摧残女界”。《长沙日报》因此停刊半月之久,报馆向法庭起诉唐群英。双方各延律师,法庭判唐群英败诉。报馆总经理文斐污蔑唐群英行为不端,唐群英表示将与郑、文二人辩个明白,要么给郑、文二人各一枪,要么自己手枪自击。后经人调解,法庭判决,文斐登报更正虚假结婚广告,更正攻击唐群英的不当之语,并赔偿《长沙日报》损失费大洋2000元。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102页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述合理。)
2023-11-2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形成了一种改良京剧,被称之为海派京戏。表2为海派京戏部分知名剧目简介。

下表

首映时间剧目简介
1901年《党人碑》以北宋书生谢琼仙的故事来影射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害一事。作者化用谭嗣同的诗歌在剧中痛呼:“他自仰天而笑,我却长歌当哭”。
1904年《瓜种兰因》(又名《波兰亡国惨》)据波兰被瓜分的真实历史改编,影射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局面。
1908年《黑籍冤魂》(“黑籍”指鸦片)

改编自同名小说,以一个家族五代人的视角展现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的情况。采用话剧加唱的演绎方式,并在演出当场出售戒烟药。演出团队遭到鸦片贩子来信恐吓,也收到法国驻上海领事赴法演出的邀约。
1910年《明末遗恨》取自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后到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期间的历史,剧中扮演崇祯帝的演员,后参加辛亥革命,人称“革命艺人”。

——摘编自上海通志馆《戏剧人生——沪上百年戏苑逸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海派京剧。
2024-04-23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广东·期末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全球化动力机制的变化”的课题时,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做为学习成果,准备进行展示。

第一次全球化的动力机制示意图(1914年之前100年)
请你做为学生评委,结合所学对该示意图进行评析。(要求:可以赞同或提出修改建议,并加以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4-04-06更新 | 3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始末

时间经过
1912427吉林省临时议会成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有议决地方法律、预决算、地方税收,答复地方政府咨询,监督地方行政,弹劾违法官吏等权力
329
420
吉林都督陈昭常两次任意修改银元银与吉平银(吉林地方货币)的比价,给吉林金融、经济造成了极大混乱
630吉林省临时议会去电大总统、参议院,弹劾陈昭常贻误地方、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四事,请予陈昭常辞职
730吉林乌拉镇农务分会、商务分会、议事会、董事会分别上书陈昭常与议会,请求“陈督自今而后拥护议会,博采群言,挽回议会代表……化除官民猜忌”
此后吉林省临时议会大量列举陈昭常违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用亲信、纵容官吏贪赃等事实情况进行弹劾
1913
613
袁世凯批准吉林都督陈昭常辞去都督兼民政长职务

——据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民国初期的社会政治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熙宁元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改差役为募役的改革。它规定,从前为轮差的衙前、户长等役一概改为雇募。募钱来源有三:一为免役钱,即有役人家以钱代役。二为助役钱,即无役而出钱者。三为官买扑酒税。募钱的征收方法是:“乡户自四等、坊郭户自六等以下免予输钱,其余人户每年分夏、秋二季随等输钱。至于收钱多少,均视州县应需雇值多少而随户等摊派。在雇值既足的情况下,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等非常之用。”

——摘编自《宋史·食货上五·役法上》

材料二“又农家所有,不过谷帛与力,自古赋役,无出三者。”而免役法等“多责见钱”。旧日差役之时,上户虽差充役次有所陪备,然年满之后,却得休息数年,营治家产,以备后役。今则年年出钱,无有休息,或有所出钱数多于往日充役陪备之钱者······旧日差役之时,下户元不充役。今来一例出免役钱,驱迫贫民,剥肤椎髓,家产既尽,流移无归,弱者转死沟壑,强者骤为盗贼。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使之充役,无宗族田产之累。作公人则态为奸伪,曲法受赃;主守官物则侵欺盗用。

——摘编自《司马光奏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争论。
2023-07-1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暨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87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3年高考北京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