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

1947年,上海有工厂7738家、工人367433人,分别占全国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60%、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85.7%,钢产量占89.3%;拥有的纱锭和布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8.5%和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1949—1957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生产配套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6000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昨日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简介
1917年十月革命后~20世纪20年代末这一阶段由三个各不相同的时期组成。十月革命后,苏俄出现排除中央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管理的机会,因时局影响未被利用。1921年,苏俄开始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领导层制定了三级计划并研究了预算体制
20世纪20年代末~1951年巨大的成就和许多错误甚至罪行……文化繁荣和恐怖古拉格同时并存。国民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军事工业综合体的生产结构进一步强化
1952~1964年尝试提高农业经济,开始发展住宅建设,人们从公社房搬到单独的住宅。在国际上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65~1975年指出了计划体制的不足,还对经济职能进行了深刻变革。20世纪70年代,野心重新取代了健康的经济思想,改革陷入停滞
1976~1985年开展强化劳动纪律、反酗酒运动及反腐败斗争;在减少计划指标数量方面虽然也在继续努力,但态度并不坚决
1986~1990年扩大各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独立性;接受西方指导,出台“500天计划”,以迅速地向市场过渡;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列·伊·阿巴尔金《苏联经济的命运、矛盾及其发展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苏(俄)联经济”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下图是上海发展的缩影,也是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粮票到股票

1955年,第一套全国粮票开始发行,自此,粮票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自行车、缝纫机、冰箱、洗衣机,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得靠这些票来换。1993年,随着粮油的敞开供应,粮票终于走进了历史里。

——摘编自江南月《粮票,一个特殊年代的“记录者”》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位于武夷路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11月正式开业。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的股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震动。

——摘编自《人民网》

票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图中票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2024-04-07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作为历经了1300年悠久历史的一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打破了门阀专制。科举考试制度消除了荐举制度选才缺乏客观标准的弊端。随着政权开放,科举考试参加者愈来愈多。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和相关的规定日趋制度化、严密化。

——摘编自康金红《我国古代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刍议》

材料二政治的近代化就是政治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要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政治生活。而科举制早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整个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迷恋这种制度,热衷于维护这种制度。

——摘编自孙学涛《科举制与中国近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的历史贡献”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7 .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所署的别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翻开晚清的书刊,当包天笑、陈冷、林白水、陈少白、于右任等卓然显赫的名字映入眼帘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实只是笔名,对于他们的本名,人们却淡忘了;晚清笔名之盛,由此可见一斑。据统计,单是笔名超过几十个的就包括:李叔同(99个)、王韬(38个)、梁启超(38个)等;拥有十几个笔名者,不下40人。其中寄予政治思想的笔名为数众多,且有规律可循,基本延续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因而最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摘编自程丽红《笔名与时代——晚清报人笔名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以救亡图存为主题,自拟一笔名,并作简要说明。(要求:不得使用材料中已提及的笔名,紧扣时代,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清晰)
8 . 《申报》是近代中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民营报纸。全国抗战爆发后,《申报》作为第三方报纸,其报道多角度呈现了共产党形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申报》关于共产党的报道(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节选)

报道主题报道内容
国共合作(关于红军改编的报道)“第八路军现在已经改编完成, 朱德等愿真诚跟随蒋委员长, 与全国友军一起……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不懈奋斗。”
抗战贡献(关于社会各界贺电的报道)“第八路军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暨前线诸将士均鉴,平型一役, 已佩神威, 捷报传来……此后出奇制胜, 谨电驰贺。”
军民关系(记者报道)“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在与日本人进行游击战时,常得到民众的帮助……社会各界人士愿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捐款捐物。”
皖南事变(刊登国民政府下发的通告)“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命叛变,袭击友军,已由顾司令长官紧急处置,绳以军法, 将该军全部解散,编遣竣事。”

——摘编自陈鸿《抗战时期<申报>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

评述《申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呈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家恢宏的胸襟,首先呈现在时间与空间的辽阔上。时间上贯通古今,空间上囊括环宇,恢宏胸襟,至此而极。太史公写《史记》,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止,述接近三千年的历史,这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部贯通数千年的历史。《史记》采用纪传体,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史学体例,其优点为能兼容并包,天下巨细,靡不可收而载之。

在空间上,太史公于写中国历史以外写他所能知道的整个世界,匈奴、朝鲜、大宛,列传。写及大宛,兼写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枝、大夏、身毒等国,人迹所至,日月照临,全写到《史记》里面去。这是一部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历史,可以当通史与世界史之名而无愧。

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贯通古今中外的历史,不易写成,亦难精确详瞻,史学家缩小研究范围,以断代史、专门史、专门问题作为毕生沉潜的天地,为自然的趋势。历班彪、班固、班昭而写成的《汉书》,为西汉两百年的历史。《史记》写三千年的历史,50万言,《汉书》写两百年的历史,80万言,可见《汉书》保存历史之功。

——摘编自杜维运《史学方法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适切角度,自拟主题,为司马迁的《史记》写一篇历史书评。(要求:选取角度与拟定主题相匹配,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评述清晰,作答要素应包含主题、具体评述和相关历史背景,照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物质遗产”这一概念是由日语翻译成英语的,它来自1950年日本的一次立法活动。日语中的“文化财”概念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遗产”。1949年1月22日,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的大火成为1950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的直接导因。后来日本也将每年的1月22日定为“文化财保护日”。这部法律不仅针对有形文化财,同时提出要保护无形文化财,并为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建立了“人间(人类)国宝认证制度”。韩国在1964年借鉴并采纳了这一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实践经验,于1993年创建了“人类活财富”(Living Human Treasures)体系,要求各会员国建立本国的“人类活财富”体系,开展扶助民间传承人的活动,并多次组织各成员国举办“人类活财富”培训班。我国提出了本土化的概念——“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07年6月认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计226名。

材料二   20世纪末 21世纪初,UNESCO 部分官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

观点提出者
通过世代相传和复兴非物质遗产来保持其活力,就势必要求优先考虑在这类遗产的文化生态中承认和激励所属的社区、群体和传承人参与到保护的实践过程中来……确保相关社区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时任 UNESCO 非物质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
真正需要保护的是社会过程,而不是已经被制造出来的物品……但是西方的模式将所有的东西都转化为物品,如“知识”“生活形式”或“商业”。时任 UNESCO 文化部国际标准司司长林德尔·普罗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材料涉及个人、社区、国家、国际组织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事方,围绕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当事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