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6 道试题
1 . 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同日,中国知名画师乌合麒麟发布名为《与人类同归于尽吗混蛋》的新图,引发关注。这幅作品描绘了跪在近海洋面上的一头巨兽,画面下方以日文和英文标注着“2023年8月24日,罪兽开始了对全世界的报复”。

   

提取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明确列出所提取的信息,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中医存废之争】

材料   甲午以降,中国时刻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值此危难之际,部分开明人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望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进而围绕中医学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国人士展开了激烈争论。

派系

项目
废医派中医人士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无明确之实验,无巩固之证据”,“不求实证,而以空想为左右”,“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理论“前古荒唐无稽之学。”《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以科学理论对中医“血气”“阴阳五行”“经脉”等概念加以解释,论证中西医间的共同之处。著名中医恽铁樵认为中西医并未存在明显优劣之分。

中医是否“入系”

“此案(中医课程列入医学规程案)若成,直可谓之无是非、蔑公理,不欲自列于文明之胄,而甘退处僿野矣。”欲办学校,非明定课程不可,且“近来我国中医学校及病院……均已设立,成绩已著”,已具备“入系”条件,

中医是否“废存”

中医“强种优生之道,更无闻焉。是其对民族民生之根本大计,完全不能为行政上之利用。”“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上海医届初秋社指出医学的任务是救死扶伤,“凡可以治疗疾病,减少死亡者,自应精研保留”,认为“废止中医案”为“反动性专制式之怪议案”,是“帝国主义者辟一医药侵略之新途径。”

——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

请以“中医存废”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更论结合,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交通工具

事件

1519-1522马车、帆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9世纪末地铁、汽车、火车伦敦地铁线问世、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增加,柏林、纽约等城市交通网形成
21世纪
高铁、喷气式飞机、磁悬浮列车民航客机速度在800-1050千米/小时之间,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50小时

材料二中欧班列线路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图册)

   

结合材料一、二,任选某一历史时段相关史实,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计数的变化”,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作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

——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是外国人“总结”的》

围绕材料,结合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09-06更新 | 63次组卷 | 16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测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多照片和文献资料都证明了比利时橡胶公司在非洲殖民地的残酷统治,例如下面这两张由著名摄影师爱丽丝·西利·哈里斯于1904年在刚果自由邦拍摄的照片。照片分别描绘了黑人奴工割取天然橡胶的画面(图1)及比利时的殖民统治给当地带来的普遍贫困(图2)。

   
图1

   
图2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列强对非洲的侵略及其殖民统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社会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如图1所示,我们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画在一个三维坐标图中。S坐标代表自治,L坐标代表法治,V坐标代表德治,三者构成社会治理的“三轴”。SOL是“自治×法治”,SOV是“自治×德治”,LOV是“法治×德治”。其余分布在空间中的组合就是“自治×法治×德治”,在不同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有的自治水平高,有的法治水平高,等等。我们可以用“自治指数(SelfgovemanceIndex,SGI)法治指数”(RuleofLawIndex,RLI)“德治指数”(RuleofVirtueIndex,RVI)来刻画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

——郁建兴、任杰《中国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根据材料,从中选择一种社会治理组合模式,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合理)
2023-08-26更新 | 278次组卷 | 24卷引用: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培优专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地图,结合相关史实,以“战争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周和东周西周各地方言差别很大。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战国时各地方言更加复杂。雅言失去标准音地位,各诸侯国“言语异声”
汉代形成南北两派方言,分别以楚方言和秦晋方言等为核心。北方方言发生混化,逐渐糅合。关中话、洛语先后成为“官话”,并向周边扩展
魏晋南北朝魏晋继承洛语官话。西晋末年北方方言逐渐向南扩展,并与南方方言交融,逐渐形成“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现象。洛阳雅音吸收吴越方言而成的金陵音成为官话之一
隋唐隋朝以金陵音和洛阳正音为基础,融合形成长安音。唐承隋制。金陵音与长安音分庭抗礼。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

——据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两条结论,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依据。
2023-08-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拓展区第一单元培优专练
9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世界人口大迁徙路线统计表

迁徙路线迁出地迁入地
路线1欧洲北美洲
路线2欧洲中美洲,南美洲
路线3欧洲非洲南部,大洋洲
路线4非洲南部北美洲、南美洲
路线5印度非洲东岸、南部、东南亚、中美洲
路线6中国东南亚、北美洲、大洋洲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条或几条人口迁徙路线,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时间信息明确,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反馈区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10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22次组卷 | 24卷引用:选必3第4单元(提高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