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驾驶员、售货员、邮递员等现在很普通的职业曾是一代人的梦想,收入高又体面。此外,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营,个体户成为受欢迎的职业。

上世纪90年代

许多人放弃原来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热门行业变成了海关、外企、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

2000年代

通讯、网络、IT等成为热门行业;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发展;外企依然受欢迎,翻译、同声传译等成为人才紧缺取位。一批下岗工人走上再创业之路。

2010年代

健身教练、营养师、宠物医生等职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电竞、网络主播等职业备受关注;个性化职业渐受欢迎。

——摘编自网易论坛《这40年,我们的职业变迁》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变迁”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英国人曾戏泰晤士河为“泰晤士老爹”,它曾经是一条美丽的河流。1847年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副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并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并赋诗哀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此时,英国的河流污染防治才真正走上了健全的法制轨道。同样重要的是,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积极参与泰晤士河的治理与保护事业.整治泰晤士河,英国前前后后共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土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肮脏的“泰晤士老爹”
污秽的河流,污秽的河流。
从伦敦到诺尔哪儿都臭,
你为何物,一道宽宽的沟,
一条臭名昭著的岸?
你面前流淌污浊的水,
你浑身披挂着腥臭的泥,
多少基督教徒呼吸着,
你冒泡的河面散发的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一千五百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摘自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海洋时代》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历史(至少以两个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为例),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一一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改造:“人民观”的树立

1950年,负青新中国文物工作的负责人访苏归国后,认为中国博物馆界应该学习苏联博物馆,要“主动的、千方百计的担负起这个教育人民的任务”。同年。郑振铎在《一年来“文物工作”纲要》中首次明确政府设定的博物馆工作目标。“要具体地表现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最高成就”,并介绍了改造具体的情况:“全国解放后,博物馆事业也立即成为人民大众的事业,把内容大加改造。……对于北京历史博物馆则将其古董摊式的布置,改造成有历史观点的陈列,且布置了一个新型的按照着社会发展规律而陈列着的‘中国社会发展史’展览……南京博物院进行了‘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览’。“社会发展史展览’等。沈阳、上海的博物馆。也积极的走上了新的道路,渐能把握住阶级观点与历史观点,劳动观点与群众观点。他们一般地都能开始做到面向群众,面向工、农、兵……”

……新中国初期,许多博物馆还在展览中设置独立单元展示“人民”的历史创造,如1951年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举办“伟大的祖国”展览。就专门设置了“五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单元,陈列展示了古代科技发明、工业品、艺术品等八类物品。

——摘编自徐玲《论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人民观”》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博物馆的‘人民观’”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物质遗产”这一概念是由日语翻译成英语的,它来自1950年日本的一次立法活动。日语中的“文化财”概念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遗产”。1949年1月22日,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的大火成为1950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的直接导因。后来日本也将每年的1月22日定为“文化财保护日”。这部法律不仅针对有形文化财,同时提出要保护无形文化财,并为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建立了“人间(人类)国宝认证制度”。韩国在1964年借鉴并采纳了这一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实践经验,于1993年创建了“人类活财富”(Living Human Treasures)体系,要求各会员国建立本国的“人类活财富”体系,开展扶助民间传承人的活动,并多次组织各成员国举办“人类活财富”培训班。我国提出了本土化的概念——“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07年6月认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计226名。

材料二   20世纪末 21世纪初,UNESCO 部分官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

观点提出者
通过世代相传和复兴非物质遗产来保持其活力,就势必要求优先考虑在这类遗产的文化生态中承认和激励所属的社区、群体和传承人参与到保护的实践过程中来……确保相关社区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时任 UNESCO 非物质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
真正需要保护的是社会过程,而不是已经被制造出来的物品……但是西方的模式将所有的东西都转化为物品,如“知识”“生活形式”或“商业”。时任 UNESCO 文化部国际标准司司长林德尔·普罗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材料涉及个人、社区、国家、国际组织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事方,围绕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当事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个体是为了解读时代,以下为吕文利教授所撰写的《丝路记忆》一书的目录节选。

第一章开路岁月
汉武帝:纵横捭阖开拓丝路
张骞:拉开丝绸之路的序幕
王昭君:丝路上的最美使者
……
第二章丝路盛世
玄奘:西天取经的“偷渡客”
阿倍仲麻吕:在大唐做官半世纪
鉴真:日本人眼中的佛学巅峰
……
第三章艰难前行
赵匡胤:开启海上繁荣
马可波罗:让北京遇上威尼斯
黄道婆:改变世界穿衣风尚
……
第四章东西交汇
朱棣:让世界看见中国
利玛窦:做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老师
康熙帝:开创了古代中国的荼蘼盛世
……
根据材料所列目录,选取其中的至少一章目录,提炼信息,形成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合理,理由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胡光墉破产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胡光墉进入左宗棠幕府,为左氏办理军需后勤,兼办洋务。1876年,左宗棠西征新疆,胡光墉为左氏筹借巨额洋款被朝廷嘉许,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后来,胡光墉依仗与左氏的关系,在东南各省开设钱庄和票号,甚至经营当时私人票号被禁止的官款业务。

1883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加上中越边境紧张,胡光墉的阜康票号因挤兑风波而倒闭,紧随而来的是官款索赔问题。清政府谕令左宗棠查办阜康官亏案。左宗棠虽与胡光墉私交甚密,但因阜康票号官亏案牵涉事大,并没有对其偏袒。按制,亏空的款项由当事人用自己的财产抵偿亏损的公款即可。

本以为此案就此结案。然而,陕督谭钟麟质疑胡光墉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当得利”,由此牵涉出户部清算胡光墉历史经济问题的两大案件。第一、华商股份案。西征筹饷过程中,胡光墉按章设立乾泰公司,共筹集350万两,其中汇丰银行和华商各认股175万两。胡光墉被质疑华商股份为其隐形资产。左宗棠认为“华商股内实有洋行伙友附股”,肯定胡光墉“并无股份”,并有债票为据。而户部阎敬铭认为胡氏“出身市侩,积惯架空罔利”。18847月,户部在无确切证据的前提下,凭借权力认定华商股份是胡氏隐形资产,并强行追索15万两。第二、行用水脚银案。行用水脚银是胡光墉经手西征借款因公报销的相关费用。此费符合清政府默许的“援案开报”、汇单奏销的惯例。户部对此提出质疑,认定行用水脚等106784两皆为胡光墉“擅扣滥支”之款。左宗棠等人回应了户部的相关质疑,称水脚银“驻鄂粮台有案可查,非胡革道所能掩饰”。曾国荃称报销依据并非户部标准,而是“轮船之定章,特数目多寡之间有不可概论耳”。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清政府谕令浙江省从胡氏产业内迅速变价照数凑齐106784两,于闰五月以前解交甘肃粮台应用。

胡光墉资金周转失灵,又受外商排挤,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胡光墉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

——摘编自牛澎涛《析论清政府对胡光墉破产清算案的审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胡光墉破产案的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
“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光绪《孝丰县志》卷三《水利志》
“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清)严如熤陕鄂川《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群芳谱》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清道光二十一年)袁景辉《建始县志》
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粮食革命”。请充分提炼材料提供的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