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论述题(共12分)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对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之间的“交流”进行解读,可以“哥伦布交流”为例,也可另找角度,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学、算学等武则天时,初创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地域排名录取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有关科举制度的论点,并对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世纪初开始的西欧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活动,最终导致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的航线和从欧洲向西航行直达美洲并发现美洲的航线以及环球一周的航线的开通。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历史面貌,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

——摘编自杨凤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实
史前时代农耕的推行使定居这一新生活方式成为可能。食物提供了平台,让文明得以建立于其上。接着,它又成为社会组织的工具,协助塑造并建构逐渐成形的复杂社会。
近代横跨旧世界的香料路线,促进了不同文化在建筑、科学和宗教等领域的交融……这一过程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开启了欧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海洋贸易路线,并让欧洲国家建立起最早的殖民地。随着欧洲国家竞相建立跨越全球的帝国,食物也协助引发了人类史上的下一波巨变:通过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潮。
现代20 世纪,人们将科学与工业技术运用于农业,食物供应大幅扩增,世界人口也相应剧增。若没有“绿色革命”(第三世界国家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活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很可能会在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广泛蔓延的饥荒食物供应速度超越人口增长的速度,为发展中国家在 20 世纪末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得益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形成的,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并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了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了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

——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代儒学”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1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的关系实在属性,可历史地表达为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经过长期交融汇聚,在秦汉以后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在近代抵抗外国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各族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淬炼出坚固的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完成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蜕变;在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深化发展出更具包容性、统摄性和凝聚力的民族关系,民族命运共同体属性不断强化;进入新时代后迈上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党加强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各民族间经济联系逐步紧密、文化认同走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铸牢,中华民族作为关系实体日益牢不可破,个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又一次开辟出新境界。

——摘编自李鹏博、朱军《哲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实体性与历史演进》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名不仅凝练了全书内容,也是认识图书内容的重要参考。

作者书名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龚书铎、刘德麟《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李子迟《盛世中国(秦汉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某一著作,阐述作者命名的理由。(要求:理由具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我国有丰富的文化遗存,自古以来中华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许多地区,绝非“外来”,亦非局限于黄河流域,也说明中国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和民族起源是多地点的,多元的,做繁星点点,广布在远古的中华大地上。

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部分)

考古发现

基本介绍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

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

共发掘墓葬620余座,发掘的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

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州桥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宏大的历史场景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为温州作为龙泉瓷大规模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重要实证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考古新发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对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2023-11-02更新 | 246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利用考试进行官员选拔。隋文帝正式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公元1905年,清光绪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钱穆《国史大纲》
“过去曾认为科举制几乎一无是处,现在从事考试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又查了一些资料,感到原来的认识不全面。”杨学为《对科举的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论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