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概况
食物的早期全球化公元前3世纪中叶,欧亚大陆开始了食物全球化的进程,这进程要远早于丝绸之路。原产于中国黄河流域的粟、黍也不断向西和向东传播……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最早见证者。
食物的大交换新航路开辟后,新大陆的食物先后进入欧洲、非洲和亚洲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带到美洲。但食物丰富化背后有着黑人奴隶的血泪史。
食物的工业化制冷机和冷冻机先后在1835年、1874年被发明,它们成为食品工业化的里程碑。食物生产在日趋工业化同时,也引发了食品安全等问题。
食物的深度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食物生产在经历全球化和被“地方化”的过程。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快速传播,肥胖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

——摘编自胡耀武《舌尖上的中国》、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阶段,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结论不能重复观点)
2024-03-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指的是国家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角度和国家治理的关系
政治制度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制度构建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选官制度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文官制度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
法律法规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保障,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工具。
赋税制度国家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实行相应赋税制度,保障国家收入的同时,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彰显出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治理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国家基层治理各有差异,如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西欧中古时期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

——改编自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1》单元导语部分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国家治理”这一话题,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某教师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设计的关于“宋朝”历史的教学思路。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主题:“流动”的宋王朝

立意立意依据
江海奔流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
百物周流繁华的城市、新生的纸币、和平的榷场、跨海的丝路
重心南流形成了江东经济甲天下,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经济新格局,引发了东南科举冠天下的文化新趋势
四民合流科举竞流、婚姻交流、土地转流

——摘编自苗颖《“流动”的王朝》


参照材料主题设计思路,围绕“‘流动’的____________”提炼一个中国近代史发展主题,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可从时段、群体或发展特点等角度提炼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时期主要特征
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的发展演变是观察历史的重要视角。研究过去的制度,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完善今天的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人在论述制度演变时,分析过“有治人无治法”、“法令滋章,巧饰弥多”的现象。没有制度规范时,人们总希望以制度规范来解决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而有了制度规范,制度本身却总会向合法不合理的形式化趋向流变,甚至背离制定制度的初衷。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制度的发展演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

主要观点

李翠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精彩篇章。



严耀中

孝文帝太和年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其他方面的改革都与此相关,如社会经济、礼法道德、语言文字等的变化都是与之互动的。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



黄朴民

北魏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拓跋氏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最终融入汉族之中。同时将南朝地区已趋于没落的腐朽门阀制度在北方地区借尸还魂,卷土重来。所以任何改革,都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主体性,都不能割裂自己的传统与历史,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土壤,桔逾淮则为枳”。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8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案件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案件“误伤已父”案“血亲复仇”案“醉酒杀人”案
案情甲的父亲乙和丙争吵打斗。丙用佩刀刺乙,甲随即用棍棒还击丙,误伤了自己的父亲乙。甲应该被怎样论处?谦之几岁大时,生母去世,他的父亲将她暂时掩埋在田边,后被同族人朱幼方放火焚烧……长大后,他亲手杀了朱幼方,然后到官府自首。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酒醉杀人并逃亡,官吏抓捕他的父亲投进监狱。上官兴自首请罪,请求释放他的父亲。
按法律断案按照《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规定:“杀伤父母的人……要在市上斩首示众。”按照《晋律》规定:“处理亲属间犯罪时,应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判断罪责的轻重。”按照《唐律疏议·捕亡》规定:“杀人的判处斩首。”
实际断案甲未被判罪。
理由:董仲舒认为儿子看到父亲被人打,出于孝道用杖击打对方,即使打错了,也不应该治罪。
皇帝肯定谦之的道义,免了他的死罪。
理由: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
皇帝下诏赦免上官兴的死罪,改判流放。
理由:上官兴自首请罪,以求释放他的父亲,属光大孝义的行为。

(注:“误伤己父”案摘译自《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血亲复仇”案摘译自《晋书》卷五五;“醉酒杀人”案摘译自《旧唐书·王彦威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皖报》以“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创办宗旨,大体上以发表政论、普及新学和传播新闻为主。

辛亥革命前夕,《安徽俗话报》发表了陈独秀的《亡国篇》《说国家》,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原来是一国人所公有的国,并不是皇帝一人所私有的国”。《安徽白话报》在《演说》栏目中讽刺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为“猪尾巴”,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主权的行径。

辛亥革命后,《安徽公报》主要刊载法令、法律等官方文件,如《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同年出版的《均报》还树立了革命旗帜。

此后,随着袁世凯实行舆论控制,这些带有革命色彩的进步报刊纷纷停办。但是,报刊浸润宣传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终汇成推翻洪宪帝制的革命浪潮。

——摘编自王玉洁《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胜利期间安徽政论报刊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河治理工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一部黄河治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流域发展历史脉络

图2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治水历史及代表事件

——摘编自左其亭、邱曦等《黄河治水思想演变及现代治水方略》


根据材料,围绕“黄河治理与民族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