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起,西方文化大建入侵亚洲和拉丁美洲。西方文化在这些土地上开始占据重要、甚至主流地位。但是,亚洲和拉美的民族文化并未因遭遇殖民而消散,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亚洲的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却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譬如新加坡社会融合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的新文化。在拉丁美洲,几百年间,原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就展示了这种欧洲殖民文化与拉美文化尴尬的“混杂状态”,但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追求相互沟通与理解、多元共存、博采众长的新拉美文化。

——摘编自范景兰、 侯宣辰《后殖民批评视域下<巨翅老>的文化意蕴解读》等

近代以来,亚洲和拉丁美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外来文化和不同区域的本土文化长期并存、结合、发展。请根据材料,结合近现代亚洲及拉丁美洲某一国家或地区 文化发展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在各自生存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在互相学习、借鉴、吸收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尽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也曾出现过统一和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之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刘吉昌《历史·现实·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826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独立

1870

意大利统一

1836

英国爆发宪章运动

1871

德意志帝国建立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

巴黎公社建立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82

埃及抗英斗争

1864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1885

印度国大党成立

1865

美国内战结束

1894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867

《资本论》第一卷问世

1898

美西战争

1868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阅读上表,任选其中的三个相关联的事件拟定一个主题,并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列举出所选事件,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人类文明史开创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人类进化历史,从蛮荒走向文明,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开始就带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文明多样性。进一步说,人类正是在多样性的竞争和融合中取得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从现实来说,正是有了文明多样性才使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

——摘编自吴兴唐《文明多样性刍议》等

任选一个区域,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区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区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模型(以及方案、数据、结论等等)是永恒的,今天被认为‘正确’的模型,随时都可能被新的、更‘正确’的模型所取代。科学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希腊算起),它有着成长、发展的过程,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科学不等于永恒的正确”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以后,大西洋沿岸成为四个大陆及其附属岛屿内部及其之间人口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平台,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会形成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

——摘编自施诚《方兴未艾的大西洋史》

选择15世纪后大西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5-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对“中世纪的欧洲”的部分观点

作品观点
吴于廑
《世界史·总序》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
钱乘旦
《西方那一块土》
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世纪的欧洲”,自行提出一个具体的历史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5-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解放是指个体从外部束缚和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自由地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思想解放为个体提供了自由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路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思想解放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思想解放,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具体观点,并运用中外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