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史学界把从1912年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这期间16年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以来,史学界对这个政府的评价总是停留在原始阶段,普遍认为北洋政府本质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傀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在其 2014年出版的《重巡近代中国》 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结合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评析材料中马勇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说一说

下图为史学界关于世界各国现代文明形态的两种观点。

请回答:
请根据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35次组卷 | 56卷引用: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2024-03-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清流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统的汉文文献认为中国人种起源于中原地区,然后向周边扩散。明代中西交通后,一度认为西方文明来源于中国。19世纪末,随着中西交往的加深,“中国人种起源”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出现。1894 年,法国人拉克伯里在其出版的《早期中国文明的西方起源》中,列举了中国和古巴比伦在天文历法、语言文字、科技发明和政治制度方面近百种相似之处,断定中国文明是从古巴比伦东迁而来,即“西来说”。中国的一些学者,如刘师培、章太炎、丁谦、黄节等人都曾著文介绍这一学说,从中国古籍中搜罗证据,为之证明。由此,西来说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学说,被较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到了20世纪20年代,西来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缪凤林分析了当时认可中国人种西来说的原因:“中土学者,于此新来之说,复不能审思明辨……甚且并巴比伦史亦不知研究,徒拾彼等所说之一二以相矜夸。”但这些怀疑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种向西方寻求民族自信心的民族溯源,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和民族意识的高扬,以及大量考古发现的出现,终至抛弃。

——据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中国人种“西来说”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来说,前者注重革命,固然遮蔽了历史的其他一些层面及主题,在评价上也存在偏颇,但它所叙述的历史无疑是真实的,是不容否认的,革命确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现代化范式固然可补革命范式之不足,但它实质上也是“西方中心论“的翻版,是挑战一回应范式的具体化。以之取代或否定革命范式,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无法反映和揭示近代中国真实的历史。事实上,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

——摘编自崔志海《晚清史研究百年回眸与反思》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宋代弱而不贫。如果一定要说宋代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财政比较困难。有宋一代“革命”多。某些学者将宋代石炭即煤的广泛使用并运用于冶炼称为“煤铁革命”或“燃料革命”,其实质为能源革命;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称为“农业革命”;将城市面貌大改观,坊市制度的打破,商品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再受限制称为“商业革命”;将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将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所引起的书籍逐渐普及称为“印刷革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使用“革命”一词是否恰当,人们可以提出质疑。但很难否定宋代在不少领域的较大发展,有的领域甚至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积贫积弱之说实不可取。

——摘编自张邦炜《瞻前顾后看宋代》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祝味菊(1884- 1951)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祝家桥。青年时在姑父的指引下,走上中医之路。后又考入军医学校学习西医,两年后,赴日本考察医学。晚清时期西医大规模输入中国,有人比照西医对中医提出批评,甚至提出“废止中医”。因此他以“发皇古义,融汇航知”为根本,并提出改革中医的思想,主张停止中西医门户之争,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中西医间的认识与了解,以求共同的进步他以“实现国医科学化,养成高深入才,以供社会之需要”为办学宗旨,创建上海景和医科大学等中西医学校,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祝味菊以中西医两套方法诊治病患,脚踏实地开始从临床实证角度探索中西医合作的可能性。他独创“伤寒五段,本体疗法”等思想,新解发热机制,重识四气五味,临床上善用附子,创多种温热配伍法。后来撰写出版了祝氏医学丛书,他关于中西医汇通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影响颇深。

——摘编自 苏丽娜等《时代造就的中西汇通大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祝味菊的医学主张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祝味菊的医学贡献。
2020-06-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42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2020-12-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程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历史观是看待历史的观点。

材料   黄仁宇一贯的“大历史”观点: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数字上管理乃黄仁宇“大历史”观中的一个枢纽性概念。黄摩崖(当代“大历史”写作的新锐代表)的“大历史”理念基本包含了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特点,比如以小见大,讲究历史纵深,中西对比等等,但不同的是,黄摩崖的“以小见大”是扎根于详实的史料,也没有依赖于生硬的技术分析,而是瞩目人性的复杂以及整个文明的活态,行文充满了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


以材料中一个“大历史观”(任意一点或几点)为指导,评析世界近代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论题具体,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