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链接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评析19世纪以来英国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35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6届甘肃省高三第一次诊断(3月)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时期议会经济立法显著增多,在全部立法中所占比例也日渐增长。都铎经济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事关全国,第二类仅与局部地区或个别利益群体相关。属于第一类的经济法案有《肉食品限价法》《限制皮革、黄铜和活羊等原料出口法》《打击囤积居奇行为法》和调整手工工场劳资关系的《劳工法》《反圈地法》;属于第二类的法律有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进口酒类必须用英国船只运输法》,(亨利七世时期)禁止在伦敦市区从事屠宰业以保护该市肉商利益的《酒价随行就市法》《禁止囤积咸鱼和鳍鱼法修正案》《禁止农村居民在非集市地点经商法》《节日期间禁止戴进口礼帽、必须戴国产礼帽法.都铎议会是英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台磨合器、一种调节机制,而议会的这些性质无疑有利于在议会内部营造一种民主、参与、协商的氛围。

——摘编自刘新成《都铎王朝的经济立法与英国近代议会民主制的起源》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后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在企业组织立法方面,我国改变了过去以企业所有制性质为划分标准的立法思路,1993年12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在借鉴国际成功的司法判例和理论的基础上出台了统一的《合同法》,终结了传统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合同法。1999年的宪法修正,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列,并且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的概括性概念,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由原来的“补充”确定为“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等均在此期间出台。

——据赵青《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20部经济立法》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并对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出现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自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以来,欧洲加快了向近代迈进的步伐,同时也开始了欧洲文明的对外扩张。关于欧洲文明的扩张: .

一、欧洲文明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前选的阶段注定了它要向外扩张。

二、欧洲文明的扩张可以分两步:一是在欧洲内部,对欧洲大陆的扩张;二是通过航海,对欧洲以外地区的扩张。

三、欧洲文明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对后来甚至现在影响最大的是向北关的扩张。

四、美国继承了欧洲文明,又反馈给了欧洲。

——据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 -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刘卫川《鸦片战争前后差异》

材料二 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1973年英使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19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木偶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评析。
2020-09-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战国时代, 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

——摘编自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朝野孤立主义盛行,对欧洲事务采取中立不干涉的态度,而在亚太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军事上以日本为假想敌。随着希特勒上台,经过慕尼黑会议,美国认识到德国已经打破了欧洲的力量平衡;法国沦陷让美国不得不再次发挥“离岸平衡手”的角色,调整“太平洋弟一”为“大西洋第一”的战略,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英国和苏联支持赞赏这一战略方针,而中国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反对“德国优先”,希望美国“先打日本”;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考虑,则认可美国的这一战略“先欧后亚”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引领美国加入和实施战争的战时战略,也是带领美国走出西半球,问鼎世界霸权的大战略。它不仅抓住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枢纽,而且凝聚了主要盟国的战争意志,更为重要的是,它使美国顺利接手了英国世界霸主的接力棒。

——摘编自任珊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先欧后亚”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10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主管研制导弹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任命钱学森为院长。钱学森是为具有很强前瞻性的科学家,对新技术的发展非常敏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作为型号是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的,然而,钱学森探索人造卫星的工作早就开始了。19585月,毛泽东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此后,钱学森便一直在思考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问题。1964年,我们自己独立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中程导弹的研制也取得重大进展以后,钱学森感到发射人造卫星已经有了较可靠的基础,于是在19651月,他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建议将其列入国家任务。


(1)据材料,说明钱学森对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钱学森发展我国高端科技的意义。
2022-08-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科举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世官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