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传统国人的观念中,法律不是一个本于自然正义形成的、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强制性规范体系,而是能预防和解决一切纠纷的公共政治技巧或治理术。这一套技巧,并非是客观、真实、理性、冷峻的科学,而是因事制宜、无微不至的艺术,其核心是儒家思想:倡导尚贤之治,恩法兼施,凡事可以“活动”“找关系”,强调“实用”“实际”“实行”,用伦理的眼光评判衡量一切。“礼所不容,刑之所加”,“法不外乎人情”等等,成了人们共同的观念。

——摘编自张书勤《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系统论述》


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评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 . 说一说

下图为史学界关于世界各国现代文明形态的两种观点。

请回答:
请根据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

学者著作观点
龚书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纵横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反抗斗争的组成部分,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继承关系,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张连起《论清末国策转移的背景和目的》没有清末新政的实行,就不会有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章开沅《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纲领方面和策略方面均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但作为历史材料却能真实地反映作者及部分团民的思想。内容如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和约”内容,指出这些“和约”内容所反映出的团民思想,并就该思想进行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和约”内容及所反映出的团民思想,评析务必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07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国内外学界看法不一。一些保守派人士攻击“新政”是搞“社会主义”。美国最高法院两次判决新政的一些重大措施是“违宪”的而加以废止。有些左翼人士,如与斯大林讨论过“新政”的著名美国作家威尔斯也认为“新政”如能得到“彻底实行”,“财政寡头就能消失”,“社会主义就会建立起来”。

——摘编自段小雅《争议“罗斯福新政”》


请就罗斯福“新政"是否是一场社会主义变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罗斯福新政:一、新政并没有结束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部分政策是对胡佛政策的延续.三.即使罗斯福新政整体效果是好的,但各个具体领域也可能是有问题的.

——摘编自【美】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的一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赵宋王朝重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平定节度使李药、李重进的反叛之后,宋太祖实行朝官知县,文官知州,设通判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将地方官僚生杀大权收归中央,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为赵宋王朝300年沿袭不变,基本上形成了“政出于一”“权归于上”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奠定基础。在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上,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财政权归于三司主管,而台谏制度的建立,又给言官“风闻言事”的监督权,从而对皇权和相权进行了限制。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评析》

材料二   古代雅典对官员和政治精英们的权力予以控制和约束,并保证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以充分保障公民有能力也有可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防止权力集中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北宋和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9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对该条文的评述,正确的是(     
A.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B.保证了国会绝对立法权
C.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D.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   朱载堉(1532- -1611),字伯勤, 号向曲山人,明仁宗第六代孙,被封为郑王世子。朱载堉曾因父无罪被冤囚,愤而筑土室于宫门外,潜心学问,直至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下令恢复朱载埔身份。在治学方面,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长于音律,并与精通音律的何瑭往来甚密,他们的为人治学,对朱载堉有影响甚大。朱载堉最大贡献是在中国律学史上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朱载堉称:“《律吕精义》乃臣父遭志,而臣愚所述也"。十二平均律是现代音乐赖以存在的基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发展。此外。他还制造了律准、律管等乐器,考证了质、钟等古代乐器的名称、形状、音名等。历法方面,他编制了《黄钟历》等历法,对《授时历》进行了一系列修正,深入研究了回归年长度及其古今变化。在音乐实践上,他通过作曲、政编、演奏和教学、教唱活动,探索恢复旋宫古法,用精确的记谱采最民间乐曲,用民歌形式写作曲词。朱载堉是明宗室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人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朱载堉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朱载堉的学术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